安生:区块链、虚拟货币、去中心化及其他

2019-11-05 4853 0
作者: 安生 来源: 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截至目前,区块链的主要应用是虚拟货币。

  有人说,区块链货币可以可以精细化管理,去中心化。其实,这两者都不是新鲜事。

  抛开现代社会,央行在国家暴力的支持下,理论上可以追踪每一分钱的来龙去脉不说,说说货币的去中心化。

  人类最早的货币是没有中心的。

  抛开最原始的易货贸易时代不说,粮食(谷物)、布帛、食盐、兽皮、贝壳,甚至猎头部落的骷髅都承担过货币的功能。

  后来,各种金属(金、银、铜)因为好保存、便携、好分割,逐渐成为货币。

  张三种地,收获的粮食直接就可以成为货币。李四采矿,获得金银铜也可以成为货币。

  谁都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前提是你提供的谷物、金属达到一定的质量,可以用于生产生活(谷物、食盐可以食用,布帛、兽皮可以御寒、贝壳、骷髅、金银可以用来装饰)。

  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虽然都有发钞权,但是都不可能无条件、零成本创造货币。无论是种植谷物、纺织布帛或者开采金银,都需要投入劳动。这些货币在市场上的价值,也和投入的劳动相当(否则就会引起实物货币供给的变化)。

  那时要获得货币,必须挖矿,而且是狭义的挖矿。

  所以,所谓去中心化,大家挖矿创造货币,本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货币本无中心,后来怎么有了中心?

  一方面,需要有强有力的政权。一方面,这个政权可以从中获得极大的利益。

  国家四分五裂的时代,是不会有统一的国家法定货币,更不会有统一的价值符号的。

  秦有半两,其他六雄还有刀币、布币、蚁鼻钱。

  当时全中国流通的“国际货币”是金(其实就是铜)。货币是铸币的原料,有了铜,在各国可以兑换不同的货币。

  扫平六国,统一天下以后,秦半两才能通行于天下。

  只要国家分裂,价值符号也必然分裂。

  抗战时期,中国境内至少有边币(边区)、法币(国统区)、日本军票(沦陷区)。三种货币的流通范围,基本和各个势力控制范围吻合。只有大洋、金条能在三个区域自由流通,各方也都乐于接受。

  沦陷区的日伪政权强行收缴法币,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军票流通,一方面是为了用法币从国统区套购物资。

  假设某一政权控制的区域,拥有的核心物资比较多,这个政权的武力范围之外,这个政权的货币也有人乐于接受,因为可以用这个政权的货币套购核心物资。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的时代的核心物资,一个是石油,一个是粮食。化肥农业时代,石油是生产化肥的原料,比粮食更关键。一个国家的武力如果能牢牢控制全球交易的石油资源,其他国家交易就更倾向于该国的货币作为交易手段,这个国家的货币就有机会成为国际货币。如果进一步控制了主要粮食交易,那就更如虎添翼。如果再控制了其他大宗商品,这个国家的货币的国际货币地位,基本无法撼动。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