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有关《以经济为取向的现代资本主义》几个问题的探讨——与汪晖商榷
最近,看了汪晖的《在韦伯看来,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纯粹以经济为取向的现代资本主义》文章以后,就什么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量是什么?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首先就是指一种经济关系,是雇佣劳动经济关系,因此,没有什么“纯粹以经济为取向的现代资本主义”。
人类社会历史上的经济关系,区分为原始共产主义关系、奴隶制经济关系、封建经济关系、小商品经济关系、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经济关系等等。资本主义是其中的一种,就是雇佣劳动经济关系。当雇佣劳动经济关系占统治地位,这种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
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形式形形色色,有女皇、天皇制,有总统制,有内阁制等等;宗教信仰有信基督教的,有信伊斯兰教的,有信佛教的等;文化、社会风俗也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因为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在社会占统治地位。
汪晖所说的“由国家的承办人与包税者所构成的‘资本主义’,亦即政治资本主义”和“西方所特有的理性的企业资本主义”,是些什么资本主义?
中国有“国家的承办人与包税者”,美国有没有“国家的承办人与包税者”,英国、日本等国有没有?如果有,两者怎么区分?
西方“企业资本主义”,而且是“理性的”。中国的资本主义企业,是不是“企业资本主义”?“西方所特有的理性”是个什么“理性”?为什么“西方特有”,而中国没有?以上是对于资本主义认识的分歧。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经济关系与政治、文化关系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认识的对立。
文章说:“韦伯并不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分隔为两个决定与被决定的领域,而是把它们看作是社会和文化再生产的完整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韦伯社会学之间的根本分歧,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之间的根本分歧。
美国的政治制度是总统制,英国的是女皇制,德国的是内阁制,表面现象不同,但是,国家机器都是维护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暴力工具,这是它们的共同本质,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共同点,也表明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
国家机器的本质就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明确指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是剥削被压迫阶级的工具”,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等一系列暴力机关。资本主义的国家就是维护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强力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