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体美入试——教育大改革要慎之又慎!


  这几天,有一则令人震惊的试水新闻从媒体传出,说是教育部准备逐步将体美纳入到中高考,并且分数占比要达到与语数外相同的水平。

  在讨论新动作之前,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四十几年的教育改革,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又走了哪些不该走的弯路?避免再走弯路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从千头万绪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抽出“教改”和“考改”两个方面的问题。

  为什么会突然推出“体育美育看齐语数外”的改革?

  如果没有猜错,必是“素质教育”个口号在支配着决策。

  提“素质教育”这个口号至少有二十年以上,中考和高考花样百出的改革无不是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展开。

  然而,谁能告诉我,哪一项、哪一地的教育改革实现了这个目标?

  如果没有,是不是需要先反思过去的改革错在哪里?或者说该不该对主导过去几十年改革的那帮人进行方向性轮换?若不反思,继续任性前行,不要说素质,不要说创新,即使再给40年时间,中国还只能看着日本频繁拿诺奖。

  面对试水新闻,本人有以下几个简单看法需要提出来,希望各位朋友能多批评指正!

  素质课的认定及分类该如何做?

  人的素质肯定是多方面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美学素质,艺术素质,等等,看起来似乎一样都不能少,从教育的要求看,似乎也都需要面面俱到。文化素质早已经成为考试的共识,自然不必做太多讨论。我们现在争论的恐怕是其它方面的素质教育认定。

  美育的内涵是什么?准备考哪些内容?是包罗万象还是专指美术和美学文化?

  照我看,素质教育是没有边际的,各方面重要性都差不多,很难区分个三六九等,谁也不能说美术就比音乐更重要,谁也不敢说唱歌就比乐器更重要,甚至可以说,各类劳动技能(包括家务劳动)丝毫也不比美术和音乐低下一等。人生,不就是生活吗?生活,不就是个技能问题吗?现当代年轻人,因缺乏家务劳动能力引起的社会问题丝毫也不比艺盲和乐盲引起的问题小。

  私下认为,素质教育课硬要分类的话,只需要分成两类:体育课可设为A类素质课,其它素质课都归为B类素质课。在安排课程强度时,体育课的课时可接近于或等同于文化课,B类素质课则要视学业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小学阶段可占语数的五成比例,初中阶段可占语数外的四成比例,高中阶段控制在三成比例。

  “重要”是否等同于“必考”?

  有关部门为什么突然要将体美等同于语数外?原因是认定了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性已经可以比肩语数外。

  这个判断到底是否科学?我们暂时放一放。

  我很想问的问题是:认定重要,就一定要纳入到中考高考吗?就一定要分数等同吗?

查看余下7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