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如何正确批评《雷霆战将》?

2020-11-18 11038 7
作者: ​郭松民 来源: 红歌会网

  01

  —

  号称“亮剑3”的抗日剧《雷霆战将》最近在主流媒体上引发了争论,网民也积极介入,事实上形成了不同观点鸣放和辩论的局面,而不再是不争论了,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大家都已经意识到,文艺作品并不仅仅是娱乐,而是关系到世道人心,关系到意识形态安全的大问题。

  面对媒体和网民的批评,《雷霆战将》剧组发表长文一一回应,这也是好现象。

  这些年来,很多影视作品都受到过观众的批评,但剧组都采取了傲慢的不予回应的态度,私下里却运作有关方面封杀批评声音,导致很多大是大非问题无法充分讨论,很多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结果是文艺创作水平长期无法得到提高。

  所以,无论如何,《雷霆战将》剧组愿意直面争议,回答观众质疑都是值得肯定的,这为创作人员和观众之间良性互动提供了可能,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02

  —

  但遗憾的是,对《雷霆战将》的批评一开始就被带偏了,走上了技术主义歧途上,这也难怪《雷霆战将》剧组表示不服。

  目前看,批评的火力主要集中在抹发胶、住别墅、喝咖啡、穿连衣裙、抽雪茄等细节上,这些当然是问题,不过相对于一部剧作的思想性、倾向性来说,仍然属于枝节问题。

  《雷霆战将》的要害不在这里,而在其苍白的、甚至错误的思想主题压不住这些“枝节”,以至于整部电视剧犯了“形式大于内容,局部大于整体”的错误,变成了对“中产阶级精致生活”的意淫和展示。

  反之,如果解决了思想性问题,形式上的精致以及对剧中人物的适度美化,则并不构成问题。

  03

  —

  举两个例子。

  2007年播出的反映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生活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就采取了青春偶像剧的形式,突出了“白衣胜雪的青年学子、高远的蓝天、激情燃烧的校歌”等等。

  由于这部剧在思想性是站得住的,所以这些形式上的美化不仅没有损害主题,反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感染力。

  据我所知,很多大学生就是在看了这部剧之后,开始尝试追寻青年毛泽东的脚步,逐渐超越了“精致利己主义的人生”。

  再比如,1962年拍摄、上映的电影《东进序曲》,其中两位主角,我新四军挺进纵队司令员孟器宇,政治部主任黄秉光都使用了发胶,这损害了他们的形象吗?没有。这不够真实吗?更不是。

  相反,我认为这部电影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抗战电影,好就好在影片真实生动地揭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性,以及中共为什么能够驾驭这种复杂性,始终保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并领导抗战走向胜利。

查看余下4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7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不能单从演技,形象方面这去评价,因为单从演技等方面去解释,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通过的,但事实上就通过了,是否有意而为之,不简单啊,
0条回复
当年有人提出的“三突出”的艺术原则。即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所有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所有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因此还受到批评。不过现在看来,还有一定道理的。
0条回复
郭松民的文章有高度。看过一些评论,感觉编导者缺少应有的境界和常识。对其问题人民日报等点名批评并不为过。相比之下,对《金刚川》的严重问题,主要媒体保持沉默,太令人费解了。
0条回复
这样的狗血神剧是如何出笼的??是谁把它放出笼的???
0条回复
没有阶级观念,剧中的主角一定是“英雄主义十男性荷尔蒙”。
0条回复
精英思想的体现,。那时的革命者,有紧贴时代的气质,你们拍不出来!演不出来!
0条回复
这是迄今对《雷霆战将》最好的一篇评论文章,枪枪命中,打中要害。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7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