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离不开世界与离不开美国,完全是两个概念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每一个稍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都明白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尤其是在今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制造国家,更离不开来自世界各地能源与原材料,也离不开广阔的世界市场,同世界各地进行产品与原材料的交换,发展日益密切的经济循环,并在经济循环之外,进一步同各国人民进行政治、文化与技术等各方面的交流往来,这是发展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途。

  其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与进步就同世界密不可分。即便在原始无文字可考的时代,今天人们也仍然能通过考古发掘找到华夏古人群落同其它原始人类群落之间的联系,并据此显示出彼此互相促进的关系。有了文字记录人类活动之后,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更是日进一日、日甚一日。人们常常说,中国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说法恐怕只是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描述,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在任何时候都没有脱离世界而存在,也不可能脱离世界而存在,所差只不过不同时期有范围大小与程度高低的不同而已。

  一方面是中国离不开世界,另一方面,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人类世界发展到今天,呈现如此格局与这般模样,也是诸多中国要素与中国原因所推动、所促进、所影响的结果,甚至连今天世界各民族分布的基本布局——譬如德意志民族生活欧洲中部、土耳其人生活在小亚细亚等,都同中国的影响密切相关联,至于中国在人类物质生产与社会生活方面为世界所提供的技术、技能与产品,及其所带来的巨大影响,那就更不胜枚举了。

  中国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世界,世界任何时候也离不来中国,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还经常有人拿“闭关锁国”一类的词句来鞭笞攻讦中国呢?

  应该说,中国历史上确实有“禁海”、“闭关”、“锁国”的时候,比如明朝为了抗倭就搞过“禁海”、“迁界”等活动,清朝为了对付洋人的坚船利炮及鸦片毒贩,也采用过“闭关”、“锁国”等的办法,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政策选择,并不是这些朝廷拒绝对外交流与开放,也并非是封建王朝封建保守思想的具体产物,而是被逼无奈之下不得已的选择。在强大外敌的侵略压力之下,当朝者无奈之际,不得已而出此下策,可谓是没办法的办法。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与具体条件来评价或评判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历史上的闭关锁国政策也应如是。

  新中国建政之初也是这样。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亟须恢复生产、加快建设,这个时候可谓极度渴望来自外部的补气与输血,因而甚至当英国都准备放弃香港的时候,解放大军高歌猛进中却到此踩了急刹车,没有触动其分毫,目的就是要保留这扇对外窗口,维护这个中外交易与交流的平台的通道,以期获得世界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物质与技术。

查看余下6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