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今天,如何纪念“国家公祭日”?


  ​ 01

  今天,第七个“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现在世界上,每年隆重纪念大屠杀的国家有两个,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就是中国。

  以色列纪念大屠杀的目的非常明确:确立并强化全球犹太人对以色列的政治认同。

  正是纳粹制造的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使犹太人认识到,单有钱是不行的,必须要有自己的民族国家。

  对犹太人来说,选择非常简单:以色列,或者奥斯维辛集中营!

  由于目的明确,以色列纪念大屠杀的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小小的以色列,团结、坚韧,获得了全世界犹太人的支持,历经数次战争屹立不倒,俨然成了中东地区一个小型超级大国。

郭松民 | 今天,如何纪念“国家公祭日”?

  ​

  02

  中国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很明显受到以色列的影响。比如“哭墙”的设置,就是受到耶路撒冷犹太教“哭墙”的启发。

  但是,中国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呢?

  和犹太人遭遇大屠杀时,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不同,中国人遭遇南京大屠杀时,已经有了自己的民族国家——中华民国(1911~1949)。

  南京是当时中华民国的首都,它之被占领并遭到如此规模的屠城,是两个因素共同存在的结果:

  一个是日军的残暴与兽性;另一个就是民国政府的腐败无能,不能保护自己的首都,也不能疏散市民。

  近代以来,中国的首都曾经三次被外国军队占领,并遭遇屠杀和劫掠。

  第一次是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第二次是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则是中国首都第三次沦陷。前两次发生在晚清,这一次则已经是民国了。

  这意味着,民国相对于晚清,在保家卫国方面,并没有进步。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才打破了每隔40年左右首都就要沦陷一次的“规律”。

  因此,如果今天纪念南京大屠杀,意在总结中华民国(主要是蒋介石主导的国民政府)失败的教训,避免中华民族再遭屠杀,增进对新中国的认同,那当然是有意义的。

  03

  浏览了一下近日主流媒体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内容,发现主要有两个主题。

  其一,是悲情——

郭松民 | 今天,如何纪念“国家公祭日”?

  ​

  其二,是国军的英勇牺牲——

郭松民 | 今天,如何纪念“国家公祭日”?

  ​

郭松民 | 今天,如何纪念“国家公祭日”?

  ​

  这样的纪念格式就产生了一个严重问题:南京沦陷,教训在哪里呢?

  合乎逻辑地推论,教训似乎只有一个:落后就要挨打!

  由于“国军”事先已经被塑造成了英勇无畏、白璧无瑕的形象,所以这里的落后仅指工业落后和武器装备落后。

  由于工业落后是“历史”形成的,“民国”、蒋记国民政府、“国军”就被洗白了,对于南京的沦陷就变得完全无辜了,于是“民国”不仅不应该被抛弃反而应该被认同了!

查看余下5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8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8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