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食讲座 | 徐于楠:从中国工业林扩张看外国资本在中国的土地投资
对土地使用和控制权变迁的研究是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此次讲座通过讨论广西的工业林兴起中外资对中国土地投资,理解工业林及其背后的土地控制问题:中国工业林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外资为何要在中国进行土地投资?它们的机制是什么?对村民的生计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资本的逐利逻辑是其中的关键。
讲者|徐于楠(戳蓝色字体可了解讲者详细介绍)
校对 |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小风仔
责编 |羽山子
排版|童 话
一、研究背景
受2008年世界的食物、能源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土地浪潮也同时兴起,产生了很多大规模资本介入土地使用和控制变迁的现象,这种情况在有的报道中用“土地投资”来形容,有的报道用“土地攫取”来形容。就是不同的研究也用着不同的概念,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土地使用和控制权的变迁。
在这个全球土地浪潮掀起的同时,媒体和相关的研究在全球也掀起了一股浪潮,而目前在相关的研究中还存在着两大空白:
第一个研究空白是与这相关的研究大部分是关于食品、采矿业和生物能源的研究,而工业林所获得的关注比较少。其实工业林本身是很重要的,从这张图表中可以看出,目前全球的土地使用变化有很大部分的比例是由于工业林所产生的。这张图表引用自芬兰的一个学者Kröger的文章。
1999-2010年全球区域种植面积与增长情况表
图片来源:讲座PPT截图
第二个研究空白是关于中国。
在很多西方的媒体和研究认为中国在世界土地投资浪潮当中是主要的投资者,或者说是世界农产品主要的进口者和消费者。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就这一点已经提出了一些疑问,比如说Bräutigam和张,他们2013年在Third World Quarterly上就发了一篇文章,他们认为对中国在非洲土地投资的一些报道其实是夸大的。
一方面是对规模上的夸大:很多的土地投资并没有最后成型或者实施,只是在洽谈阶段或者是种种原因就放弃了。另一方面是目的上的夸大:中国真正对非洲的土地投资,并不像一些媒体所渲染的是完全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食品需求。真正地去实地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很多对当地的土地投资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的,投资的是一些科技的示范性农场,产品也并没有运往中国,而是在当地的市场上进行销售。
目前研究外国资本在中国进行土地投资的人还比较少,所以广西工业林兴起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尤其是外商在中国进行的土地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能够填补以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