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今朝丨中国农业发展:历史辉煌后的西方渗透

2021-01-20 1953 0
作者: 王今朝 来源: 昆仑策网

1.webp (13).jpg

  【编者按】本文是我院高级研究员王今朝教授2016年撰写、2019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视野中的经济发展》一书的第四章。农业GDP虽然只占我国GDP的很小比例了,但农业依然是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显示西方GDP理论可能的误导性),“无粮不稳”依然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然而,当下,我国粮食供给侧面临两大相互交叉的主要挑战,一是稳定国内粮食供应的挑战(不能寄过多希望于粮食进口),二是粮食基因安全问题。这两大问题也与中国未来农村的土地制度、政权建设(是建立政经一体的基层政权,还是建设政经分离的基层政权?后者显然违背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农村的稳定、城乡差别的消除有着紧密的联系(参见《张文茂: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线索及最新动态》)。在新冠疫情肆虐世界对中国尚不无影响的今天,保证中国国家粮食安全尤其重要。特编发此文,以飨读者。

  一、中国历史上的农业发展成就

  这个话题与中国到底能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有关。为什么要讲这个话题呢?因为一些外国人打着美国“一流”大学、机构的旗帜,对中国农业生产能力指手画脚,甚至煽动恐慌。比如,美国一位有影响的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来到中国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善良的人们总是认为,既然这些人是美国“一流”大学或机构学者,那一定是科学的代表、真理的化身。其实不然。即使学术没有国界,真正的学者以学术为唯一的圭皋,也不妨假道学的学者打着学者的旗号兜售别有用心的伎俩。中国传统故事中,一个小孩在狼没有来时却喊狼来了,戏弄别人,狼真来时,没人救他了。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也国破家亡了。其实,如果熟悉中国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国人依靠自己的力量非常好地解决了自己的农业发展问题,就不会相信这种“谁来养活中国人”的异见邪说了。

  中国农业发展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就有“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五谷的记载,而《孟子滕文公》则有“稻、黍、稷、麦、菽”五谷的记载。五谷词义的不同表明,中国古代农业就已经有了重大发展。这与现代一些西方人所说的产品创新是相似的。不过,与我们对现代一些西方创新者的耳熟能详所不同的是,我们今天对中国古代农作物种植的许多创新者都不知其名了。

  中国古代人不仅在农业生产上做出了静态的取舍,而且做出了动态的发展。中国先人不满足于水产渔捕之利,而是要争取更大的利益。《史记·八书第七 河渠》记载:

查看余下9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