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推倒院士旧制度的时候到了


图片

  老孙微评(推倒院士旧制度的时候到了)

  1,贵州科协推荐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为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评:评个烟院士,早已经让公众出现不满,现在又准备整个酒院士,反对声自然更大。

  在我看来,烟也好,酒也罢,已经都不重要了,下次再评个理发院士或餐饮院士都是有可能的,利益均沾,行业均沾,地区均沾,在“院士”身上必须得到体现。

  中国两院院士评选制度有几大怪:

  一怪是定额制。两年评一次,每次两院加起来大概评140名左右,上下可浮动一点,但整体上是定额的。换句话讲,不管参评者的水平如何,两年内必须挑选一百几十号人进院士队伍,跟评优没啥区别。

  二怪是无标的物。诺奖自然类学科评选,每一奖项,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科研创新,大家一看便知,大家可以溯源,大家可以评价水平高低。院士评选,公众只知道他们是某个方面的专家,不知道他到底为何就能评上院士。比如说,张三,李四,王五,三个人竞争某一领域的一个名额,最后王五胜选,但没有人知道王五比张三和李四到底强在哪里。

  三怪是权威思想。大家都知道北大清华的院士特别多,并且从不怀疑这两所学校院士的水平,都认为,别的学校院士可能很水,但清北的院士肯定含金量高。实际呢?未必。清北的院士,院士提名权就不讲了,光他们在院士圈的统治力就很吓人的,除了中科院,没有人可以挑战它们维护清北院士圈的权威地位。清北特有钱,虽不靠花钱买院士,但钱多可以买人买一流仪器,清北的“创新”更多取决于“买”,而非独立自主地培养和研究。

  四怪是江湖门派。中国人爱称“大师”,各个专业,都有那么几个人被捧为大师,然后,大师的弟子们便慢慢构筑了门派,要想在圈内混出点名堂,必须在各门派内行走。曾经有个故事,某单位推荐了一位教授参评院士,不去活动,打破了以往惯例,有人问原因,得到的回复是:“不用跑,他师从某某某,咱们不用管,他导师比我们还积极,评上了,他导师的势力就更大了。”这只是个案,门派分类多得很,就看你选择了哪类门派。

  五怪是畸高的地位。院士地位到底有多高?数据就不列了,抽象一点讲吧!昨天,你是教授,牛六也是教授,同一个世界的同事,啥事都是平等的。今天,牛六评上了院士,你还是普通教授,光环彻底变了,然后,你只能望着他后背。明天,你和牛六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教授了,你过几年退休,他一辈子都活在光环、利益和荣耀中,中国一位院士所能得到的利益绝对超越诺奖获得者的那份奖金。

  这样的怪制度还不改革吗?还不想推倒重来?整不出更科学的院士制度?

查看余下5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1条)

1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