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是谁掏空了联想?
长久以来,联想一直没有正面回应社会上的质疑。
有人高高在上,精英气十足地批评普通网友,说他们:“不知过去,不念未来,目光短浅,不懂得柳传志重新定义了中国企业家,觉得吃第五个馒头饱了,就觉得前四个馒头毫无价值......第五个馒头才功勋卓著一样。”
这是何等傲慢无知的言论,简直让我气笑了,前四个馒头是被谁吃了?联想的柳传志、朱立南、杨元庆、香港股东、外籍高管们吃撑了肚子,普罗大众吃到馒头屑了没有?
是啊,我们现在远远没有吃饱,杨元庆一年1.7亿的工资收入,足够一个普通联想员工从南宋打工打到现在,那这是谁造成的?馒头都到哪里去了?
此外,你们把今天社会发展进步的成绩,都归功于柳传志这些“XX先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在那之前,有人真正为人民做出了前四个馒头?
我们从头说起吧!
联想的前身,是1984年中科院计算机所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注册资本130万元,是一家全民所有制的国企。有着国家资本和中科院的科研技术支持。
说到联想的历史,总绕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很重要,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当初的联想,然而这个人在中国IT和商业界,几十年间就像被遗忘了一样。现在大家都只知道“商业教父”柳传志,而忘了他的名字。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他是联想的创始人之一,是当年联想的总工程师。
当年计算所公司创业团队排序是:所长兼董事长曾朝茂副研究员,总经理王树和,总工程师倪光南副研究员,副总经理张祖祥,副总经理柳传志实习员。
倪光南当年所在的联想当年有多厉害?我简单说,他们在1985年,就设计研发出了“联想式汉卡”和微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且在1988年开始研发芯片,到1993就研发出五个ASIC芯片,实现了产业化。
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关村如果只是靠做贸易中心就长久不了,硅谷不是贸易中心,硅谷是新技术的发源地。”
联想式汉卡的发明,让他帮助联想掘到了第一桶金,在前三年汉卡就为公司创造了1200多万元利润。在联想式汉卡的10年寿命期中,总共销售出16万套,利税上亿元。
背景资料:
早期的计算机使用中,因为计算机的处理能力有限,为了提高计算机的效率,减少在汉字输入过程中对存储器的频繁访问,研制了汉卡。使用汉卡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的速度,尽可能的减少占用计算机内存空间。
联想汉卡,是一种软硬件结合的技术,用硬件芯片的方式,搭配专用软件,去解决汉字输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