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印度捍卫自身利益何以硬气
——乌克兰战争的影响与启示之二十
乌克兰危机之中,大国的立场态度至关重要,这其中就包括印度,基于印度的地位及影响,这个国家难以避免成为这场危机的焦点之一,甚至出现了这等令人震惊的场景: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印度先后接待了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辛格和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如此空前密集的外交穿梭,可把印度忙得个不亦乐乎。
应该承认,在此过程中,印度所承受的压力相当巨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使尽各种招数要迫使印度就范,但印度始终顶住压力、坚持自己的立场。并且值得一提的是,其民间舆论与政府立场之间高度耦合、同频及共振,特别是那位印度主持人在国际专家视频论坛上痛骂霸权、痛斥美国走狗帮凶一节,更赢得了最广泛的赞誉,一时间,这段视频节目风靡中国,为广大中国人民人民所喜闻乐见,俨然乎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一般。
可以说,在此次乌克兰危机的过程中,印度很坚决地顶住了美西方的压力,表现得相当亮眼出色,而且上下同欲一心,形成强大的舆情力量。在这方面,不能不说,印度确实超过中国很远。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认为,印度又拉开了同霸权集团的距离,同西方集团之间出现了新的裂痕。与此相对应,则似乎是在此大变动中印中两国的共同利益得以彰显,一些人又找到了两国之间可爱而弥足珍贵的共同点,可以彼此抱团了,并且王毅外长还实现了对印度的访问,于是就有人想入非非、开始了对印度新一轮的战略评判,什么中印关系迎来转机论、中俄印三边机制论、中俄印巴四国阵营论、上合系与北约系经济对抗论等,各种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论断纷纷出台问世,好像印太四国合作框架(QUAD)即将崩坍,美国的印太战略即将瓦解一般。
不能不说,这真未免有点想的太多了!这等对印度过度化的解读完全偏离了实际。事实上,印度完全没有同美国搞什么对抗的意思,印度之所以这样做,而且还做得很坚决,不过是为了捍卫自身的利益而已。
众所周知,印度在多方面都存在对俄罗斯的严重依赖,这种依赖由来已久,从苏联时代至今,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特别是在军事上,印度武装力量的现代化建设一直都遵循和延续着苏联的路线,尽管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及西方的武器装备大量进入印度,但印度的武器装备仍然以俄(苏)式为主体,现在也仍然不具备同俄罗斯切割的条件。反过来说,一旦骤然间同俄罗斯切割,印度就要遭遇有灭顶之虞。这意味着,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印度还难以同俄罗斯脱钩,难以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至于经济贸易方面的利益,同样也直接而切身。如果为迎合美国而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的话,俄罗斯固然要遭受到一些损失,但遭受重创的却是印度,这样做简直如同战略上的自残。
印度目前在俄乌战争中所采取的立场举措,还是很精明的战略博弈。印度所不能不考虑的是,如果在乌克兰问题上印度站到美国一边,毫无疑问将彻底得罪俄罗斯,这样一来,今后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印巴关系问题上,中印关系问题上,俄罗斯将毫不犹豫地站到巴基斯坦一边,站到中国一边,这将对印度造成巨大的压力,将使印度陷入相当被动难堪的境地;而在乌克兰问题上拒绝选边保持中立,美国对印度则将无可奈何。因为无论是深入推进印太战略还是进一步实施QUAD框架,美国都有求于印度,都需要印度的配合与支持。印度深知,在全球战略重心转移的大战略背景下,西方集团有求于印度、借重于印度,因此,印度认定此举并非不会损害印美关系,或者说并不惧怕损害印美关系,敢于放手同美国要价还价。这一点也是印度精英有别于中国那些西化精英的地方,中国的西化精英们十分惧怕损害中美关系,他们总是小心翼翼的呵护之,轻易不敢违逆美国的意旨,总要极尽可能地去讨好美国。
因此,从捍卫印度的切身利益出发,印度不可能为了美国的利益而自虐。不但印度不会,甚至连一些小国如沙特、阿联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都不会。这就是此次乌克兰战争辩论中,印度学者敢于大骂美国而中国这方面的学者专门对美要么谄媚、要么噤若寒蝉的原因。
印度的亮眼表现说明,印度捍卫自身利益的决心很大,关键时刻敢作敢为,并不软弱怯懦,这是印度一直富有战略冒险精神在具体战略事件上的体现;这还说明,印度精英们战略博弈的艺术与水准并不低,他们真正领会和把握了印美关系、俄印关系的高下轻重,真正懂得印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彼此之间的分歧,懂得他们之间的分歧只是策略性的分歧,不是结构性的矛盾。这同中美之间的分歧完全不同,具有质的差别。他们也知道,印度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站队取向无改于美印关系的大格局,更无改于印太战略的大格局;这更说明,印度不好对付,美国对付印度不容易,意味着中国将更不容易,坦率地说,中国的那些手段办法,并不比美国更高明、更有效。这一切都意味着,中印关系的缓和与改善就是表面上的一点皮毛而已。乌克兰危机无改于中印关系的实质与趋势,一切所谓中印又站在一切龙象共舞的说法,都是无稽之谈。
这样的事实所带来的启示是,要想紧紧拉住印度,不使其完全倒向美国,或者延缓这一过程,需要充分发挥俄罗斯的作用,需要密切的中俄联手协作,只靠中国自己恐怕难以奏效。
【文/张志坤,红歌会网专栏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