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雨潇:犹太资本大亨沙逊是“上海人”吗?

2023-11-25 2812 3
作者: 戴雨潇 来源: 昆仑策网

1.jpg

  复旦大学的李天纲教授为了将所谓“形成了独立本土意识”的“新上海人”和其他普通的“中国人”区分开,发明了一套“新上海人并不只是中国人”的谬论,把在上海的外国殖民者给强行算成了“新上海人”。他给出的论据是“犹太房地产大亨维克多·沙逊就认为自己是上海人”。

2.jpg

3.jpg

  我们先不论维克多·沙逊这个祖籍巴格达、生于意大利、长于英格兰、拿英国国籍的犹太人到底有没有“认为自己是上海人”,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沙逊到底是什么人。

  李天纲称维克多·沙逊是“房地产大亨”,搞房地产通常需要可观的原始资金积累支持。而沙逊的资金是哪来的呢?

  答案是从印度向中国走私鸦片。

4.jpg

  沙逊原本是来自中东的犹太家族。维克多·沙逊的曾祖父大卫·沙逊在1832年为躲避土耳其政府追捕,从巴格达逃到了印度孟买,开始在当地做生意。大卫意识到重视“自由贸易”的大英帝国和自己的商业利益高度重合,因此在政治上紧紧地抱住了英国的大腿。

  当时鸦片贸易是一种利市百倍的生意,大卫作为嗅觉灵敏的犹太商人自然不会放过。他很快围绕鸦片建立起了一套成功的三角贸易:他从印度出口鸦片和棉花到中国,然后在中国换取银、茶和丝绸卖到英国,最后用英国的制成品和现金在印度买鸦片。他对英国的忠心耿耿和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让英国政府授予了沙逊英国国籍以及在鸦片贸易上的“垄断权利”。

5.jpg

  沙逊家族是当时祸害中国的主要贩毒集团,后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其中就有大量来自沙逊公司的鸦片。中国政府的禁毒举措导致沙逊等团伙的利益受损,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1842年,英国在鸦片战争中获胜,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虽然条约并未将贩卖鸦片合法化,但由于其后租界的设立和外国势力的包庇,清政府再也无法阻止鸦片流入国内。大卫看准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派遣他的儿子埃利亚斯·沙逊去中国进一步“开拓市场”。

  埃利亚斯没有辜负家族的重托,在随后的三年时间里相继在上海、广州和香港设立沙逊公司的办事处(即后来为人熟知的“沙逊洋行”),用于从鸦片贸易中牟利。上海则成了沙逊家族在华的业务中心。

6.jpg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获得了“合法”的贸易地位。沙逊家族迅速扩大了对华鸦片贸易的规模。1867年,埃利亚斯另外成立了自己的埃利亚斯·大卫·沙逊公司(E. D. Sassoon & Co. 也称新沙逊洋行),主营鸦片买卖和纺织品贸易,并逐渐取代老沙逊洋行在上海的业务。

  在之后的三四十年,沙逊家依靠在中国的鸦片贸易垄断大发横财。据统计从1840到1914年,沙逊家族通过鸦片获得的利润高达1.4亿两,直接赚了近三分之一的庚子赔款!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