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范懿:人生价值教育灌输式“四法”的战略战术
我们平常说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正能量教育工作,说到底都是人生价值教育工作,人生价值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无疑都是正能量教育工作的一个“共同体”,而人生价值教育则又是这个共同体的根本之所在。
我们研究人的价值学,发明出品“人生价值电脑测量仪”也好,进行“人生价值全民公评”活动也罢,甚至成立“人生价值评价委员会”,设立“人生价值评价办公室”等等,都只是促进人生价值向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实现的一种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手段是怎样对人生这棵可自由移动、自由“嫁接”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果树”进行马列主义人生观的滋养和防虫治病,选择最具感召力和渗透力的人生价值教育战略战术,确保人生价值四时花果飘香。
首选“灌输式”
我国古代有四大教育办法。
方法之一:学思并重。
孔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饿;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风不好学,其蔽也狂。”[1]
孔子又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还曰:“君子有九思:视而明,听而聪,色而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2]
方法之二:省察克治。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
王阳明则曰:“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则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廊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欲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拨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耳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斩钉截铁,不可姑容与他方便,不可窝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实用功,方能扣除廊清。”[4]
方法三:因人施教。
孔子回答孟懿问“孝”:“生,死亡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回答子游问“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方法之四:身体力行。
孔子曰:“不如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乏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5]“言必信,行必果。”[6]“听其言而观其行。”[7]
王明阳又曰:“知行合一。‘知至’者,知也;‘至之’者,致知也。此知行之所以为一也。”[8]“致知之必在于行,而不行之不可以致知。”[9]
这是我国古代儒学的四种教育方法,对我们今天的马列主义人生价值教育不能没有启迪。
世界著名学者查尔斯·谢灵顿在《自然界中的人类》一文中阐明:“多细胞生物体意味着一种从细胞间冲突走向细胞间的和谐的变化。这当然不仅仅是将数百万年前多细胞组织生命的发轫同今日利他主义的细小肇端作一番简单类比。……利他主义作为一种激情,是迄今为止自然界最高尚的产物,是人类对生命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乍一看,利他主义可能会使生物学家们感到强烈的震撼,因为它与生活中的主流完全相反。这就使利他主义是进化的产物这一事实更加值得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