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云 李霞:如何才能有效应对全球金融领域的各种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
龚云李霞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的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有效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努力把握金融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在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等,不断强化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党领导金融工作的战略重要性,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进一步强调,切实做好包括金融工作在内的全年经济工作,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抓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一、进一步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源于对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创新认识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有助于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科学性与时代性。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党领导金融意味着,金融不是为少数人服务,也不是为了资本和利润服务,而是要以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需要为本。马克思认为,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生产环节起支配作用。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货币脱离了价值的实体从而实现虚拟化,但在本质上仍然只是价值的符号,货币和金融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因此,党中央坚持构建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机制,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金融观对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的继承与发展。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金融“过热”趋势以及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等现实弊端,党中央为金融“脱虚向实”提供了战略部署与规划指引,使得金融服务的功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得以进一步明确。2017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强调金融的重要基础作用。2019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金融”主题再次举行集体学习,首次强调“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等多个新提法。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等具体要求。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