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汽车价格战,谁最受伤?
最近很多人都在扯“比亚迪打价格战”。
首先,比亚迪没打价格战,哪怕比亚迪秦卖798、998,人家依然有的赚。
比亚迪李云飞公开回应过,市场经济,没有什么所谓的价格战,之前原材料价格贵的时候,比亚迪也涨过价,现在电池原材料价格跌成什么样了?再不降价,对得起良心吗?对得起消费者吗?
很多合资企业的汽车品牌老总天天危言耸听,说“车子卖不出去了”,“没钱赚了”……你信吗?你把BBA、两田一众所有主流品牌的指导价全部打个对折,我不信卖不出去。
这个级别的车,说亏本的都是昧着良心撒谎,难不成你们觉得本田飞度真的值10万?凯美瑞真的值20万?奔驰宝马奥迪的入门丐版真的值30万?滚犊子吧,也不看看都是些什么动力弱鸡、配置等于无的工业垃圾。
其次,比亚迪车子“降价”,谁最受伤?
谁最受伤我不知道,反正伤害的不是我们消费者,花更少的价钱,买到配置更高、性能更好的车,难道不是社会的进步?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良币驱逐劣币?
合资车企真有本事,就去做新能源汽车啊,就去做出堪比秦L、海豹06的车来啊?只要你们也能搞出价格998、油耗3、续航2000的“工业奇迹”,我不信老百姓不用人民币投票。
不要担心合资车企倒闭,也不要担心从业者找不到工作,不过是个牌子而已,大头还是被国外车企吃了,还要交专利费智商税……这样的生态才是畸形的。
传统合资车企几十年来,吃尽了时代的红利,除了配合国外品牌收智商税、盘剥消费者吃的脑满肠肥之外……为国家汽车工业做出了什么贡献?你们不过就是把国外的生产线拉到国内来,生产减配低端智商税汽车,核心技术一个拿不到,高额利润全部被外资拿走,国家和人民曾经对你们寄予厚望,但你们有什么成绩可以拿的出手?
合资车死了,工作岗位并不会减少,因为国产自主品牌正在攻城掠地、开设工厂、扩张产能,工人依然可以在自主品牌车企找到工作,数据显示,比亚迪2023年校招总人数达到3.18万人次,其中硕士和博士整体占比达61.3%,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0.8%……外资车企高端岗位招了多少人?
实际上这几年外资车企根本就没有增加就业,差不多一个都没招,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中国本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这口饭根本不可能给我们吃!外资各大OEM在中国基本只有销售公司,少量高学历的毕业生进去结果智能进4S店当销售、客服和邮件转发机……
这两年国内汽车产业创造的GDP和工作岗位在飞速增长,靠的什么?是靠那些躺着赚钱收割国内喂肥国外的买办车企?还是靠那些万年扶不起来的传统燃油车的产线?就这样,还敢谈什么公平不公平,这两年多出来的上百万汽车行业的工人、工程师、应届毕业生,他们觉得很公平!
还有人大放厥词质疑国家新能源战略、要求“油电同权”,太好笑了,当年国家没有补贴过小排量的燃油车吗?没有购置税减半吗?合资燃油车做了什么?他们吃掉补贴,PUA消费者,甚至搞“加价提车”……对得起补贴吗?对得起消费者吗?
干死合资车,新能源自主品牌崛起,对中国汽车产业是是好是坏,简单算一笔账就明白了。从前只能买合资燃油车的时代,每年进口石油和外企抽走的利润就要花几千亿美金,现在补贴新能源和发电才多少钱?提升产品竞争力、抢占国内外市场又能赚多少钱?你想想朗逸、轩逸这种烂车每年还能在中卖几十万,如果自主品牌把他们完全吃掉,又能多多少利润和工作岗位?
产业升级伴随的就是财富转移!
当汽车产业像造船工业、显示面板这些产业完全被中国吃掉之后,发达国家企业在全世界收割掠夺的超额利润,也会转移到中国来,养活他们的高端工作岗位,也会转移到中国来,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
如果合资车企真有出息,自然会激流勇进、壮士断腕、另起炉灶,依靠中国最强大的工业体系,造出性价比更高的车子,创造不下于比亚迪的汽车品牌……从业者也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
不要扯什么比亚迪产业链都是“自研”,生产规模大,成本低,所以降价依然可以赚大钱。
人能这么干,是因为技术、产业、规模足够支撑它这么干,这是比亚迪最大的优点,而不是罪过。
人家当年也是从各种困境中走出来的,比亚迪可以艰苦奋斗,凭什么合资车企就要躺着捞钱?
【文/申鹏,红歌会网专栏作者。本文原载于“平原公子”公众号,授权红歌会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