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兰考有个张庄村——贺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兰考举行


图片

  站在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道弯的南岸,远远眺望,黄河由西本来向东南奔流而下,可偏偏到了脚下这片地方,一个急弯,拐弯东北,直奔山东而去,然后浩浩荡荡狂奔,由山东东营汇入渤海。于是这个急弯,便成为一道风景。被称为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最后一道弯,说是十八弯,是个泛指,其实黄河的弯在上游数不胜数,九不过言其多而已。在这个被称为最后一道弯的南岸,有一个不大的村庄,名叫张庄。

图片

  就是这个张庄,过去是焦裕禄、张钦礼那一代老干部蹲点的地方,也是那一代干部们最挂心的地方。为什么?因为黄河河床在这里南滚北移,留下无数沙丘。加上人们夸大宣传,有人还以为这里是沙漠地形呢!

  朝代更替,历代王朝几乎对这里无所措手足,因此说兰考穷,张庄这里便是解读兰考一个“穷”字的标本。

图片

  历史发展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历届领导人都非常重视这个地方。从毛主席开始,几乎多数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来过这个地方,特别是毛主席,曾经两次来这个小村庄视察工作,并且就在这里发出了“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到了习近平同志出任党的总书记,干脆把这个张庄作为他的挂靠点,他经常关注着这个黄河岸边的村庄的变化。曾经与多个村里人做过交谈。若说变化,张庄人都说,党的十八大以后,张庄变化可以说地覆天翻。

图片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个张庄所在地,曾经闻名天下,不过那时不叫张庄,在张庄所在的地下,埋藏着一个历史上著名的地方,它叫铜瓦厢。不信,今天你就是打开百万分之一的中国地图,依然有一个铜瓦厢的地名标示。为什么一个小小村庄要在中国地图上标注,因为铜瓦厢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太重要了,黄河多次改道,都是从此决口,要么决口向东南夺淮河入海,要么决口向东北奔山东入海,这么改来改去,都是源于这个最后一道弯。

  19世纪50年代那次大决口,改变了原来向东南夺淮入海的旧格局,开始向东北由山东入海。这是黄河泛滥形成的。后来,清政府讨论恢复旧河道,但是那时清政府的李鸿章坚决反对,原因是旧河道经过了他的老家安徽,他不愿意让黄河在他家乡肆虐。从那时直到1938年夏天,黄河再次改道,不过这次改道不是因为天灾,是人祸。那年蒋介石的国民党部队在兰封(今兰考)大战中以12万对2万的优势兵力,败给了日军精锐土肥原贤二,于是老蒋下令扒开了花园口,以水代军,企图阻止日军的进军步伐。不过,这次没有能最终挡住日军,却付出死伤中国百姓百万的巨大代价。就此黄河缺乏主河道,从河南东南部向东漫延很多年,给河南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到了1946年,日本投降之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召开会议,讨论“黄河归故”问题,也就是重新回到从兰考张庄向东北进山东的旧格局,就此黄河路径直到今天,就这么改来改去,兰考作为旧河道便受其大害,留下的除了沙丘就是盐碱地。其中张庄尤甚。

查看余下7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