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南:警惕西化派金融专家指鹿为马误导中国
最近,中国金融业界的三个巨头在新闻发布会上,关于金融组合拳问题都讲了一些具体的办法和措施,网上也有很多的议论。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发8000亿买股票、降息、降准、降存量房贷利率、降二套房首付,任何一个消息都是刷屏级别的利好,被央行在一天之内同时放出来了。前两天,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北京宣布降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此举将向市场提供1万亿人民币的长期流动性,同时今年年内还将根据市场流动性状况,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
中国到底缺钱不缺钱?如果不缺钱是执行一个政策,而如果缺钱是执行另外一个政策。关于这事儿,学界争论的很厉害。我们有些经济学家的眼睛特别大,嘴巴不停地说,但是他的话让人没办法理解。
例如,有一位经济领域的专家提出,中国主权经济的发展,极度需要美元金融资本的投入,若缺失美国金融资本的投资,中国经济便难以发展;而美国金融资本对华投资,仿若对中国的施恩、偏爱,是友善的彰显,绝非一种侵略、掌控和殖民行径。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美国金融资本的投入,然而美国金融资本,鉴于对中国的仇视,全然不愿来华投资。故而,中国不得不持续提供优惠条件,恳请美国金融资本来华投资。
中国的M2被高估了,美国的GDP被低估了——我跟各位讲过这个道理。钮文新先生都曾把这事掰开揉碎跟各位讲,这问题没那么复杂。金融有一些复杂的问题,但是金融也不是什么问题都复杂,关于M2到底是高了还是低了,多了还是少了——美国人把嫖娼、卖淫、赌博乱七八糟的事情,家庭妇女家里干活全部计入GDP,美国服务性GDP占了80%多。按照这样计算的方法,中国GDP跟美国GDP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中国M2高估再加上美国GDP低估影响很大,这是众目睽睽之下偷梁换柱的弥天大谎。
有人就把货币流量M2偷换成了基础货币供应的概念——关于这件事情,在昆仑策上有一位著名的资深货币金融学者章立言先生的文章,以及我采访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钮文新的时候,都把这件事讲述很清楚。
衡量货币供应是否适度的专业标准是流通中的基础储备货币,也就是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去掉法定存款准备金后的储备货币。M2只是基础货币在经济体中的流动量。章立言先生提到,M2等于基础货币乘以货币乘数,这意味着在基础货币紧缩时,M2泡沫可能反而更大。
这事儿有点绕,我这个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理解起来也觉得很烧脑。拿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来打个比方,好比一个正常成年人就是一个经济体,他身体里的静态血好比是基础货币供给,大约4000CC,全身流一遍需要20秒,这就叫货币流速。按照这种速度,每分钟血液循环3次的话,每分钟流量,这就是M2,也就是12000CC。这样打比方大家都看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