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力 | 原俄最高苏维埃副主席:俄罗斯要发展,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
——尤里·沃罗宁谈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反思
周 力
摘要:在俄乌冲突久拖不决、美西方同俄罗斯激烈对抗的背景下,对苏联为什么解体、苏联社会主义为什么半途而废这些问题的讨论再度兴起。其中,尤里·沃罗宁撰写的几篇文章最具深度。沃罗宁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功和失败。社会主义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特殊的社会制度,而是即将退出的资本主义和即将到来的共产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结合体。回顾70多年的发展历程,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之所以最终无法承受同西方跨国垄断资本主义的直接竞争,主要是因为除列宁之外的苏联几任最高领导人低估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包括过早地宣布社会主义在苏联已经“取得胜利”、进入了无对抗阶级社会,忽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影响和干扰条件下可能出现的不稳定性和摇摆性等等。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奉行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发展方针,导致俄罗斯发展缓慢,有些领域十分落后。俄罗斯未来要发展壮大,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借鉴中国、越南的经验,必须更加科学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
一
随着苏联解体时间的向后推移,以及俄罗斯和原苏联其他国家今天面临的严峻地缘政治环境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有更多的俄罗斯人开始从思想深处反思,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半途而废?除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干扰破坏之外,究竟还存在哪些主客观的阻碍因素?其中的主观因素又是什么?
2022年至2023年,曾于苏联解体前后担任过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副主席(副议长)的尤里·沃罗宁(Ю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Воронин),依据他在诸多岗位工作的经历和长期思考的结果,结合中国改革的经验,在耄耋之年陆续撰写了《俄罗斯需要社会主义》《俄罗斯的未来是社会主义》《论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不更新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俄罗斯就没有未来》等文章,对苏联自斯大林以来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所坚持的理论和所进行的实践作了简要回顾和剖析。①他认为,苏联多位领导人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贸然进取”,将评价社会主义的标准简单化了,低估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斗争与较量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忽略了在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影响和干扰条件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本身可能出现的不稳定性和摇摆性。沃罗宁据此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绝非一蹴而就,必须立足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是介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因而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其漫长阶段的科学论断;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断总结,坚定信心,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