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世界体系中的俄罗斯及俄罗斯可以守住的战略底线
历史上曾有1815年在打败拿破仑基础上建立的由英俄合作主导的维也纳体制。1812年拿破仑在俄国失败后,俄国追逐拿破仑直至法国巴黎,并与战胜国于1814年10月1日至1815年6月9 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会议,共同签署《维也纳会议最后议定书》。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及其文件在欧洲大陆上建立起新均势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俄国基本上控制了东欧——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很像。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沙俄帝国解体。当时有许多国家联合入侵苏维埃俄国,迫使俄国陷入为时两年的卫国战争。随后,西方建立了排斥苏俄的凡尔赛体系,不久又加上美国成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这个体制中,苏俄受到严重打压,东欧曾因不满沙俄的过度挤压而整体性地倒向西方——这与苏联解体后东欧因不满苏联曾有过的过度挤压而整体性倒向欧洲的情况很像。即使如此,当时乌克兰——至少乌克兰东部地区——也没有脱离苏俄。
但西方不知节制的打压不仅没有将苏俄压倒,反而压出了一个强大的苏联。要知道,苏联并不是俄国人兼并而来的,它是西方逼压出来的。从奥斯曼帝国解体中独立出来的东欧及中亚国家因不满西方人的剥削和以西方为中心的外交挤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纷纷组建苏维埃政权并积极与俄共领导下的苏维埃联合,在此基础上最终合建了苏联即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苏联成立,东乌克兰加入联盟,成为苏联的创始国之一。苏联的建立标志着凡尔赛体制东方边界的稳定。
苏联的崛起引起欧洲的恐惧,欧洲,尤其英国希望将德国希特勒的冲击波引向东方苏联,这才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暴发以及希特勒1941年向苏联发动的入侵以及同年日本向美国发起攻击,这促使美国对德国和日本宣战并在苏联取得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保卫战胜利后转向苏联。罗斯福与斯大林不顾丘吉尔激烈反对,联手选择法国诺曼底作为盟军登陆路线,将东欧留给苏联解放,这事实上使原本是欧洲的战略资产东欧转入苏联势力范围。在国际法西斯阵营失败前夕,苏、美、英三家在苏联雅尔塔召开决定战后利益分配的会议,会上形成了一系列文件及在这些文件基础上形成了以苏美为核心战胜国重要成员的雅尔塔体系。这个体系本质是从地缘政治上削弱欧洲、美苏接手欧洲海外“资产”的世界体系。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制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即英美的合作,在雅尔塔体制中,变成了斯拉夫人与部分盎格鲁-撒克逊人即苏美的合作——这似乎是凡尔赛-华盛顿体制之前的维也纳体制中俄国人和英国人合作的重演,不同的只是昨天的英国人换成了今天的美国人。在这里,欧洲大陆国家成了牺牲品:第一次出卖欧洲的是英国,第二次则是美国;第一次出卖的是欧洲大陆,第二次则出卖的是包括英国的整个欧洲,而这样的地缘政治“大工程”都是英美主动与俄国暗通款曲中完成的。二战结束后不久大英帝国也就不复存在了。对此耿耿于怀的丘吉尔说他一点不忌恨斯大林,说斯大林没有欺骗他。他忌恨的是罗斯福是罗斯福出卖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