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废止中医案”和中医界大抗争
废止中医之说,始自晚清。其时,随着国力羸弱、国运衰微,寻求救亡的人们将原因归于中国在制度和文化上的落后,于是一方面西方政治、科技文明备受推崇,另一方面传统文化遭到批判和否定,中医也成为被“讨伐”的对象之一。1904年,中医出身的丁福保率先“开炮”,在其创办的《医学报》上大力提倡引进西医,声讨中医。辛亥之后,民国政府在订立学制时,将中医排除在外,颜福庆、余云岫等一批具有西方医学背景的医生,又纷纷发表批判中医的言论。凡此种种,引起中医药界的危机感,救亡请愿之举时有发生。双方间的论战,最终在1929年发展成一场波及全国的运动。
“废止中医案”的提出
1929年2月23日,国民政府卫生部在南京召开了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此次会议的主题,用时任卫生部次长刘瑞恒的话讲,即讨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大计。不过,包括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卫生委员会主席褚民谊,卫生部次长刘瑞恒,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上海分会会长余云岫、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院长颜福庆等在内的50余名参会者中,除少数外行,其余全都是西医界人士。而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卫生部官僚体系中的各级官员,要么是西医出身,要么是非医界人士,同样没有中医的身影。这就意味着,这次会议所要讨论的未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根本大计,将深受西医标准的影响。在此种背景下,中医自然就成了不被允许的存在。
余云岫
2月24日,与会人员开始讨论各项提案,其中涉及中医的有四项。经讨论,会议将四项提案合并为《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又被称为“废止中医案”),委托卫生部施行。其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旧医登记限至1930年底止;二是禁止旧医学校;三是其余如取缔新闻杂志等非科学医之宣传品及登报介绍旧医等事,由卫生部尽力相机进行。
如前言所讲,中西医间的较量实际上早就存在。早年间,如严复、陈独秀、傅斯年等,都曾对中医发表过批评指责。孙中山的主治医师、协和医院著名医生汤尔和,在给汪精卫的信中更是声称:“我敢放肆说一句,中医要讲医理那是完全站不住的。退十步说,现在中医的先生们实无‘论病’之可能,不要说‘治病’。”而中医则抓住梁启超、黄克强、岑春煊等名人均被西医误诊之事,来嘲讽协和医院的诊疗技术不过如此。但这种论争大多限于民间。现在,官方发声,正式为全面否定中医背书,影响力自非往日可比。所以,废止中医的消息一经媒体爆出,立即引发了中医界的大震动。
中医界全面反击
最先爆出“废止中医案”消息的,是2月25日的《申报》:“余岩(余云岫,字岩)提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26日的《新闻报》则完整报道了决议案通过的内容。上海市中医协会夏应堂等人率先发表通告,“否认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摧残国医各议案”,称中央卫生委员会各委员均属西医,对国医学术“无丝毫研究,隔靴搔痒,妄加非难”,实际上不过是“舶来医药之推销员”。上海作为当时的远东大城市,存在大量的西式医院和中医医馆。许多有影响力的中医团体,如医界春秋社、上海神州国医学会、中国医学会等全国性中医团体,都在上海。所以,上海成了打响反击“废止案中医”第一枪,同时也是反击力量最为集中和强大的地方。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