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今天我们的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文科专业(二)
(续昨)这一类新文科专业当然也需要进行文史哲等课程的教学。同时对于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课程,同样需要一定种类与课时量的教学与研究。与此同时,这些文科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还需要与人们在生产、创新、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实践结合起来,要了解人们这些文科与社会科学的知识对于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究竟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在这一类新文科专业的招生过程中,那些数理化知识不够扎实,甚至缺乏兴趣的学生,有可能无缘进入这样的文科专业进行学习和研究。对于中学生来说,我们并不一定要求他们在这些数理科的成绩有多么优秀,但是我们必须要求他们具备最起码的知识与技能。像过去在民国时期,那种所谓在数学上考零分的学生,依然能够被清华大学文学院录取的现象,在今天的中国不应成为一种可以允许的特例。
中国较高速度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举国体制。我们现在讲到体育运动的时候,总是会经常提到这个概念。但是我们的举国体制在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在国家工业化不断扩展的进程中,到底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们现在似乎还没有进行过更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而且在不同的领域里,举国体制所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也是有着一定区别的。因此,我们对于举国体制的研究应该更为广泛和深入一些。这个举国体制为什么能够发挥作用,它又是怎样在发挥作用的?这个体制的优势在哪里?这个体制现存的缺陷又在哪里?
举国体制更像是中国内外兼修中的外修。而家国情怀则更像是一种内修。那么这种外修与内修又是如何结合起来的?又是如何发挥着其巨大的推动国家建设与发展作用的?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着重加以深入广泛研究的重中之重。
在举国体制中,有一项有关中国发展的重要工作,就是制定经济规划。过去,我们曾经做过五年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现在不称为五年计划,而改称为五年规划。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共同点,但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早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在讲与国民经济有关的课程时,肯定是要求讲授五年计划的制定过程的。
现在的五年规划,从某种程度上,难度要大于当年的五年计划。毕竟,今天我们的产业链发展得非常快,规模也是相当地大。所以在制定五年规划的时候,我们所需要采集的信息量,比起当年制定五年计划的时候,不知道要多出多少倍,甚至了高与不止一两个数量级。在采集了这种海量级别的信息之后,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其中包括对信息的筛选、提取、分析,对于准备制定的规划,还要经过多次及反复的论证。单就是涉及到制定五年规划方面的内容,就可以单独设立为一个专业,其中要开辟多个专业课程。这个工作量不是一般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