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承友:商品价值创造、价值转形与政治经济学重建
周承友商品价值创造、价值转形与政治经济学重建
周承友
摘要:以时代新发展为起点,评论国内关于商品价值创造及相关的大争论,着重分析如何才能真完善劳动价值论,并提出一种新劳动价值论。评论国内外关于价值转形多环节上的大争论,重点是生产环节上的大争论,并对争论中的系列错误及解法给予批驳,指出其错误原因,提出“六层次式”价值转形理论。在历史演变事实的基础上,回顾和分析商品经济及价值转形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建历程,提出一种新建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 劳动价值论 价值创造 价值转形 政治经济学重建
理论来源于实践,也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政治经济学历史命运的第一次大讨论大论战。稍后,列宁主义诞生和十月革命胜利,把马克思主义及其政治经济学发展到它的第二大阶段,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斯大林式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毛泽东的经济理论等,是这个阶段重要的政治经济学成果。经过斯大林和毛泽东等形式的第一次社会主义产业革命和战争考验,早期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大竞争中获得了某种相对安全的生存权利,同时也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紧接着,伴随早期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和挫折的出现,资本主义在这些国家也出现了复辟,如前南斯拉夫改革、赫鲁晓夫政变、苏东剧变。同时,伴随二战后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兴起和资本主义出现新的阶段性变化,到20世纪后期21世纪初,又出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政治经济学历史命运的第二次大讨论大论战。在这“资”与“社”两方所处新时代新条件下的新讨论新论战,其广度和深度远远超过第一次,它将预示着马克思主义及其政治经济学会有一次新的更大发展,甚至会开列出一般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大致样态。
本文将从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变化出发,总结和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商品价值创造、价值转形程式理论等方面的第二次大讨论大论战,以求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新的大发展。具体而言,它首先是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商品价值创造等方面大争论的分析和评论,明确如何才能真完善劳动价值论,并提出“生产劳动和前导的间接性生产劳动——科技业劳动相结合共同创造价值的新劳动价值论”,同时兼评与劳动价值论直接相关的另外两场争论。其次是关于价值转形全过程形式(《资本论》第三卷“五层次式”转形)的多层次或环节上大争论的分析与评论,重点是批驳生产环节的价值转形方面的系列错误及解法,指明其错误的原因——两大误解与可能的拓展——应用,并从现实经济发展启示和劳动价值论新发展中引出“六层次式”的价值转形理论。最后是在概述早期社会主义国家历史演变重点是其经济转折之路的基础上,探讨商品经济及价值转形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建问题,并提出一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