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不放下屠刀,就没有以色列的未来


  曾几何时,冷战后的一个时期内,巴以民族和解一度玩得很热闹。当时在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的推动下,巴以双方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达成了互相承认的协议。1993年9月13日,举世瞩目的巴以和平协议的签字仪式在美国白宫南草坪举行,接下来又先后在1994年和1995年解决了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自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色列同约旦、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也实现了和解。一时间,和平的曙光灿烂地照耀在中东这块战乱频仍、兵燹遍地的土地上。

  巴勒斯坦问题是以色列同阿拉伯人之间的核心问题。如果在这个问题上能取得突破、实现和解,照此进程发展下去,那么进一步实现犹太民族与阿拉伯民族之间的大和解也未来可期。对以色列而言,这不啻是百年安危而堪称是千年大计了。

  遗憾的是,艰难浇灌培育起来的和平之花短瞬即逝。随着1995年11月拉宾总理被暗杀,这一切都归于烟消云散,以色列重又走上同巴勒斯坦人不共戴天的生死搏斗之中。出现这等战略性逆转的大背景,是美西方集团正在进行空前的战略大扩张。也就意味着,作为其后台的以色列为代表的犹太金融资本对世界的垄断和控制力量,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简直到了可以所向无敌、压倒一切的程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以色列右翼势力空前猖獗,他们居然对他们的总理搞街头暗杀,并成功地将利库德集团的内塔尼亚胡这个有名的“鹰派”人物推上台。从此之后,巴以和解不但前功尽弃,而且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发展至今,二十多年来,以色列可谓取得一个又一个战术意义上的胜利,杀掉了无数想要杀掉的对手。但胜利的背后却是欠下了巴勒斯坦人和伊斯兰世界的累累血债,由这些血债凝结而成的仇恨已经到了比山高、比海深的程度。如果说人类世界有什么最深厚民族仇恨的话,恐怕非巴以仇恨莫属。

  也许,现如今以色列可以对此不屑一顾,因为总体上这个犹太资本的国家占据明显的优势:

  一靠自身的军事实力。中东各国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之相敌,即便是伊朗或土耳其也不行。不但常规力量是这样,战略力量更是这样,以色列拥有他们难以企及的战略“杀手锏”,那就是拥有核武器。这个国家既依靠常规武器四面出击,也指望核武器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二靠美西方的支持支援。以美国为首的霸权集团对以色列的支援坚实可靠,这点与乌克兰完全不同。美西方只是在利用乌克兰,而犹太人却能在相当程度上控制美国政治、经济与战略走向。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世界上最大的犹太人群并没有在以色列,而是在美国。所以以色列并不担心来自美国的支持与支援会动摇。只要有美西方世界的支援,以色列就不怕周边任何对手。

查看余下4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