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战略竞争”时期“对外开放”的阶段性特征
任何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这件事也是这样,在环境、 前提、以及条件等都发生剧烈变化的大背景下,“对外开放”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首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启人类世界全新的历史面貌
现如今人们已经看得越来越清楚,那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今天的世界迥异于过去,其突出表现就是天下大乱,大乱之下必然是大动荡、大改组,各种矛盾叠加激荡,各种强烈破坏性的冲突此起彼伏,可以说,过去那种以和平发展为基调或主题的生态环境已经被覆盖、颠覆与替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展望未来,战乱频仍将成为今后一个历史时期的突出特征,这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不可忽视的大环境。
其次,对华“战略竞争”促使中西方关系走进新的历史时期
“战略竞争”已经成为美国对华的主打与主干,在此框架下,今后的中美关系必将围绕这个主题而展开,可以说,中美关系已经进入“战略竞争”的新时期。不仅如此,在霸权当局的操纵下,整个西方世界也都将围绕霸权的对华“战略竞争”而展开他们同中国的关系,从而使整个中西方关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不可忽视的大前提;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对外开放”以新的内涵
“对外开放”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对外开放”的本质属性与核心要求,任何时候都是这样。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具体的服务方式与服务途径则有所不同。改开开放的初期,对外开放的主要任务是引进外国的资金与技术,把中国的经济搞活。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对外开放”则必须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必须服务于抗击霸权对华“战略竞争”的迫切需要,其核心内涵于具体指向同过去有明显的不同。
正因为这样,所以,进入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呈现强烈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内涵更宏大
过去,“对外开放”的目的简单而直接,主要是为了吸引外资与技术,现在则要通过对外开放,更好和更有效地塑造中国的全球领导力;过去,“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是“引进来”,现在则在此基础上更重视“走出去”,譬如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过去主要是面向美西方发达国家,现在则应更多地面向不发达和欠发达国;过去主要是着眼于中国自己的发展进步,现在则不但要使自己获得发展进步,更注重于推动世界和平和全人类的发展…凡此种种,都说明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在内涵与品相上都迈上了新的台阶。如此这本般的“对外开放”才堪称是“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否则,如果只是过去那种“对外开放”简单的重复和少许的修正、加码,则如论如何也难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