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承传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讲话
一篇传承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讲话
——为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叫好
我未有可能亲耳聆听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没办法,我那天才来到世上1天啊!但我有幸在“文革”期间学习毛著的高潮中,一次次阅读、学习、座谈、纪念这篇讲话。并且遵照《讲话》精神置身于农民之间,与农民“三同”,跟农民同喜、同忧、同乐。喜农民之喜、忧农民之忧、乐农民之乐。我的农民情结至今未解,而是维系得越来越紧了。
似乎老天就是让我来听毛主席老人家这个指导革命文艺的光辉讲话,才匆忙地打发到人间的,并且把我安排在人民中最基本的农民家庭。为了把我的心跟农民的心系在一起,冥冥中控制了我15岁的灵魂,让我不顾班主任老师的惋惜和愤怒,自主地放弃了保送读四平师范的难得深造机会,也放弃了上高中(被县第五中学录取了)考大学的愿望,响应党“初、高中毕业生回乡劳动”的号召,当了“半拉子”劳力的有文化的农民。我深知农民苦啊,农民累,农民所得也少。就一心想着跟乡亲们努力改变处境,改善环境,转变笨重、落后的生产方式。异想天开了!
可是第二年就人民公社化了,小社变大社,有能力修水库,旱田改水田,由只能吃高粱米、苞米馇子改成吃大米饭了。心里那个美啊!于是我对人民公社有了感情,对当社员也心甘情愿了,觉得干农活也有出息了。很快就出来个“邢燕子”,真就获得了顶级的表扬,我扎根家乡当农民的心就形成了。因为初中语文课中就有赵树理的作品,就想走赵树理的路当个农民作家。想入非非了!
直到我读了毛主席的《讲话》,才知道当作家要有丰厚的生活底子,有充分的生活积累,有充足的写作素材;还得有一定的文字功夫和文学功底;更重要的还要有为人民而写的动机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革命激情。不能为了当作家而个人奋斗,要跟描写对象,也就是工农兵结合,改造主观世界。不由得望尘却步了!
1972年我接受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征文活动的工作,不得不深入学习《讲话》,尽量吃透《讲话》精神,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完成了邀约、组稿、座谈、改稿、编印专刊的任务。从此踏入了文学门槛,正式学习、实习文学创作了。所以,对于《讲话》里的语录都整天长在嘴上。搞文学辅导嘛,接待业余作者和文学青年,尽管自己还不是发表文章的作者,也是“老师”的干活了,就列着架子“指导、辅导”,说三道四、指指点点了。可是心里总是没底儿,就拿《讲话》说事儿,总还可以答对或应付过去了。可是还是底气不足,边干边学吧!勉为其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