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明 |疫情过后的冷静思考:“医患关系”能回到20年前吗?
医护(医生、护士)把病人当亲人;病人把医护当恩人。这原本是原始的、自然的、正常的医患关系。可惜,“医者仁心,患者感恩”——这种真诚、纯洁的医患关系,在20年前中断了。直至本次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斗争中,这种亲密、和谐的医患关系才重又显现。
在目标一致、共同的抗疫斗争中,经过50多天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武汉、湖北疫区人民已与4万多名医务人员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谊。如今,当他们送别各地援鄂医疗队之际,一幕幕依依惜别情景,无不感人!有十里长街夹道相送的,有鞠躬作揖的,有高歌哭送的,到处是口号、横幅:“感谢你们,白衣天使!”“最美的逆行者!”“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深受感动的中科院重症专家、王辰院士,不由得从嘴角嘣出一句心里话:
“感觉医患关系回到了20年前!”
20年前怎样? 这20年又怎样? 答案是:20年前医卫系统姓“公”,医护是“白衣天使”,医患之际互为亲人,关系和谐;这20年,医卫系统开始姓“私”了,医护成为赚钱工具、成了患者口碑中的“白狼”,医患关系“异化”成仇敌。
医卫系统姓“公”,医者、患者的利益一致:都在干革命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医者才能实践毛主席提出的“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真正做到“医者仁心”。
医卫系统开始姓“私”了,医者、患者利益就不一。医者为了赚钱,必然是拿病人当作自己的猎物,贪婪不已,直至伤天害理。
可见,决定着医患之间真实关系的,是医卫系统姓“公”、还是姓“私”问题。笔者是名老人,自然会讲些“老话”。在讲到20多年前“公有制”医患关系时,不由得就想起了上世纪的“邱财康事件”。
邱财康是上海上钢三厂的一名炼钢工人、青年炉长。1958年5月,在一次生产事故中被钢水大面积烧伤。灼伤面积高达全身89.3%,深度灼伤面积为23%。邱财康的表皮好像焦炭,头肿得像个气球,生命危在旦夕。按照当时业界公认的美国烧伤学科权威——伊文思的理论,认为超过全身烧伤面积50%,就没有救治的希望。然而,当时的瑞金医院医务人员接诊后,并未放弃。迅速组织抢救小组,破除迷信,坚持医学攻关、日夜细心照料。经过医务人员3个月的奋战,在医患共同努力下,几乎没有生还可能的他,竟神奇地治愈了。这一医案也就成为世界烧伤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史称“瑞金方案”或“中国方案”。
然而,同样是这个瑞金医院,三年前(2017年1月),我老伴因肠道良性肿瘤摘除需要,住进该院。仅住了一晚,第二天因医生发现昨晚灌肠不清(医生给出的泻药量不足造成)、不能手术。鉴于该院医生的马虎作风与不负责任,我们决定暂不手术、出院。结果是病未治,也没服过一粒药,仅在医院过了一夜,结帐时竟然收取我们4170.53元钱!我等病人根本无法理解这单“明白帐”,只能只认倒霉。怎么会这样? 因为“医改”了,医院也得讲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