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金靴:从孙小果,说说中国的黑社会


  孙小果背后的官员不少,但并不是今天标准下的那么牛逼哄哄,有点被媒体吹了说实话。“一手遮天”云云属实夸大,不过也理解要给打黑除恶竖个典型。

  那个年代的治安几近无治安、检法几近无检法,特别是昆明那种边陲,可以说是90年代特色。

  其长期根源是1979年逐步废止的知青下乡政策,知识青年被大规模召回城市,强行往国企里面塞,造成了体制性的人浮于事、大锅饭、“一份工三人干”等恶况;同时,那些没能进入国企的青年,便游走街头无所事事,随即迎来了83严打……

  以致于后来又迫于无奈,搞了一段时间的“知青重返农村”运动,并硬着头皮、打自己脸得重新正面宣传下乡运动。

  推荐阅读从上山下乡,到精准扶贫

  就城市安置知青的问题,那时候还提出“大城市学上海,小城市学常州”的口号,就是为解决知青在城市的安置难题,什么“父母提前退休、儿女提前接班”的封建之事也在国企内大面积出现。

  至于到了90年代末将国企解体瓦解时,已不会有人愿意去追溯这些根因,只知道大快朵颐得鲸吞国有资产。

  以上是黑社会产生的长期根源,而短期根源则是80年代中后期的军队改革。

  黑恶现象,无疑是军改的附加品。

  一方面,“军队要忍耐+军队可以经商”使得原本吃皇粮的制服机构无限下沉,军队内部克扣军饷、社会上又欺压百姓,屡屡上演穿着军装和商户“抢生意”、“争摊位”的奇景。

  另一方面,百万大裁军轰轰烈烈,可是却又并未做好退伍安置工作,造就了难以计数流入社会的“兵痞”,成为了各个地方黑恶势力崛起的组成人员。

  那一时期,基层警事完全脱离了党的领导、几乎“社会化”。

  官方警力一旦社会化,最直接恶果就是警黑勾结。

  派出所、公安局沦为了黑势力的保护伞、“铁哥们”,从而使得黑社会不但时隔四十年在华夏大地死灰复燃,并各拥地头、相继做大,让90年代彻底成了“黑色年代”。

  像孔庆东老师生动描述的:“百万工人下岗,百万小姐上岗”,黄赌毒在中国死而复生,其背后都是黑社会。

  在任何国家,有黄赌毒都必然有黑。黑,永远是控制黄赌毒的幕后boss。

  90年代的东北地区(以哈尔滨、沈阳为典型)、华北地区(以石家庄为典型)、西南地区(以昆明为典型),某些黑社会组织的社会地位甚至与当地官方平起平坐。外地调来的领导干部初来乍到,还得去给当地的地头蛇“拜码头”,否则“日后工作不好开展”……

  包括遇到些棘手的事儿,穿警服的“不好出面,不好处理”,还得去“麻烦”黑势力“帮个忙”,所谓“以黑治黑”。

查看余下7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