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罪恶】牛奶倒掉、楼盘炸掉,就是不降价:出路在哪里?
现代社会经济学上,有这样一个例子(其实它不仅是例子,而且是真实事件):某牛奶销售企业,因为销量不好,每天剩下了大量牛奶,老板一咬牙,把所有过剩牛奶都倒进了下水道,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为什么不降价销售呢?
哪怕半价,甚至一折销售,也总能有大笔收入啊,这一倒,数万十数万元打水漂了。
这件事引起了各路大神纷纷热议,其中,经济学界有这样一种说法:老板将过剩牛奶倒进下水道,看似浪费,实则保证了他的持续盈利!
因为如果他将这些牛奶降价销售,那么大家就不会再愿意买高价牛奶,而是等着牛奶降价再去买。
长此以往,企业老客户必定大量流失,企业牛奶滞销更加严重。
到最后你会发现,就算你把所有牛奶都降价卖出去了,赚到的钱也不如以前多。
因此,把过剩牛奶倒进下水道,是确保牛奶市场,长期维持高价位销售的必要手段。
这个理论在当今社会大行其道,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段时间,刷短视频时,还能看到房地产开发商炸楼事件,一栋栋高耸入云的楼盘,建造得气派辉煌,可老板说炸就炸,毫不手软,毫不吝惜。
很多人都在大骂老板不是东西,不尊重建筑工人的劳动成果,然而,这种声音并不能阻止一栋栋楼房的轰然倒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理跟老板将过剩牛奶倒进下水道是一样的。
对于某个片区而言,保证楼盘空量多少,是可以用大数据预测的。简单来说,有能力购买楼盘的人,跟该片区楼盘空量之间存在一定比例,楼盘空量超过这个比例,就会导致房地产不景气,楼盘滞销。
因为人们总会怀着楼盘多了,买的人少了,他就只能降价销售的心态等待下去。
这时,老板如果要让房地产资金有效运转,就只有两个办法:
炸了也不给你住!
第一、低价抛售楼盘,让一部分本来没有能力买房的人买到房,这样就填补了楼房购买上的空缺,但这种做法的后果是,从此以后,该片区房地产恐难再有回升空间;
第二、炸楼,将一部分没有抛售出去,又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些楼盘给炸了,保证剩下的楼盘维持高价销售。这样做,不仅能维持楼盘高价销售不成问题,而且还能造成该片区楼盘一时紧张的局面,倒逼那些犹豫不决的人尽快买房。
不管是倒牛奶,还是炸楼,我们从中看到了什么?
是人性之恶?
是资本的贪婪?
是人类对外物的无情与血腥?
其实,从反面来看,或许答案会更清晰。
我们已经知道,解决“过剩牛奶”或“过剩楼盘”的办法,一直有两种,要么毁灭,要么降价销售。可所有老板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毁灭,而非降价销售,这就说明:在老板眼中,不管是牛奶还是楼盘,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能赚钱它就有,不能赚钱它就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