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脱贫摘帽都敢掺假!
按说,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了不起的奇迹,不应该再拿着放大镜挑刺儿。
按某位读者曾经留言所说的,这不是主流,得讲政治。
问题是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每个人头上,它不就得是一座山吗?咱们在肯定主流的同时,是不是也该倾听一下细流的呜咽,这矛盾吗?
滴水成川,百川归海。
再浩瀚的大海,也是每一滴水汇聚而成。
所以,在脱贫这么重大的战略任务上,不应该有一个人掉队,更容不得掺假、作伪,欺上瞒下,搞纸面扶贫、数字扶贫,让老百姓一步三摇头,未语泪先流。
如果不是央视报道,估计没有哪家媒体敢揭开这个盖子。
简单把经过说说吧,看看光天化日之下,他们都干了什么。
在陕西秦岭南麓,对,又是秦岭,这地方确实有点邪,欺上瞒下阳奉阴违也不是第一次了,此前因为秦岭违建久处不决,曾引发高层震怒全民声讨。
在秦岭南有个叫洛南县的小县城,因为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一直是个国家级的贫困县。而贫困中的贫困,就是村民吃不上水。
但只要决心大,什么困难都不怕。经过努力,2020年2月,洛南县终于退出了贫困县序列。
一年多过去了,这个曾经的贫困县,老百姓过的怎么样,吃水问题解决了吗?
当记者走进灵口镇上河村时,却发现村里的五保户安置点住的并不是五保户,而是工程队。
这是咋回事?
记者走访村民了解到,为了尽快的完成上级的检查验收,村里就急匆匆把旧村部稍加改造,连水都没通,就把那些独居的老人“赶”了进去。
等到洛南县宣布摘帽脱贫后,不仅水没通上,连水龙头都被人薅走了。
没办法,老人们只好搬出来,另寻住处。
一位姓冷的大爷,原先就住在这样的危房里,随时都有被埋进去的风险。还是领导看他可怜,让他住进自家闲置的杂物间。
五保户安置点住的不是五保户,这也罢了。那么不通水又是怎么回事?
随着调查的深入,再次把记者震惊到了!
21世纪都过去21年了,竟然还有人连水都吃不上!
当地村民不得不自己用三轮车,花半个小时的路程,“跨省”拉水吃。
为了证明村民所言不虚,记者亲自跟随一名叫丁先锋的村民,从陕西省跑到河南省用水罐去拉水,来回两小时油费就得四五十块钱。
而且,水里有明显的杂质,村民拉回来只好用纱布过滤后食用。
吃水难就吃水难吧,但却要在每户门口贴上一张“商洛市洛南县农村饮水安全明白卡”,声明达到20升/人/日以上,取水来回20分钟内,水质达到国家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