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赚208万的郑爽,依然是影视流量化的藤上结出来的一个瓜
都怪我们见识太少,限制了想象力。
据张恒爆料,2019年拍《倩女幽魂》的时候,赴美代孕生子的郑爽,片方最初想给片酬1.5亿,郑爽还价1.8亿,最后以1.6亿达成共识。然后,因为限薪令的存在,就搞了个阴阳合同,阳合同片酬4800万,另1.12亿以对公司增资的形式打给了郑爽。
而郑爽拍《倩女幽魂》共计77天,意即日均酬劳208万。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一个人的月收入为6000元,这意味着他要工作近29年才能获得郑爽一天的收入。要赚到这1.8亿,则需要近2222年,即从秦始皇统一中国那年干起,到现在也就大差不差了。
而月薪6000元,其实已经远超目前人均月收入的中位数了。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难怪每天拼死拼活才能养家糊口的打工人要跳起来骂娘。
问题是郑爽的“劳动”,真的“值”这个价吗?
但凡看过郑爽演过的影视作品,只要不是脑残粉,都很明白,她除了一张脸,真的是要才华没才华,要演技没演技。这1.6亿片酬的片子,依然是一部烂片、垃圾。
同样大跌眼镜的是,“暴富”的郑爽像葛朗台一样抠门——进超市偷吃东西不给钱,涂改机票去报销;也冷漠的令人心惊——生病的小狗直接放鞋盒里扔了,因为买条新的都比去医院便宜,这也难怪她对自己代孕的孩子能说出“TMD,打都打不掉,烦死了”。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郑爽妈妈则在私人聊天吐露心声,说限薪令是XX在“玩赖”,“明星在替XXX背黑锅”。
这也再一次证明:戏子们享受着英雄带来的和平与幸福,赚的盆满钵满却在骂者真正的英雄,爱着这个古老的新生国家的正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指望那些新富者,是绝对不可能的。
郑爽这样的人,活该被骂。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因为代孕事件与前夫势同水火,从而被前夫揭出种种黑料的郑爽也是“受害者”。
从远说,当文艺工作者脱离普通劳动者的一员,成为明星之后,必然会有部分拿着远超其劳动价值的收入,成为新的暴富者,必然的是演员的再度戏子化,背后如影随形的是钱、权的交易和控制。
更大的变化,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资本热钱涌入影视圈,一切唯数据是从,数据上可以到资本市场继续圈钱,下可以牢牢控制住粉圈。
数据当然是可以刷的。
自然,影视作品的故事、结构、演员的演技什么的都可以是虚的,明星都不用到现场,后期换头就行,注水猪肉也能在网上得到疯狂的吹捧。
于是,除了少数正剧外,其余的“作品”纷纷流量化、注水化。
其价值观自不待言,鼓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耽美腐女、洗钱的雷片,纷纷上马,简直就是文化垃圾。
同时引发的问题是流量明星的粉圈化,流量明星通过粉头控制着粉丝,通过对大量的未成年粉丝的洗脑,让这些粉丝心甘情愿地为自己的“爱豆”打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事业更加顺利,成为未来的天皇巨星。
于是,这些缺乏分辨力的小粉丝成了流量明星们的“提款机”,把父母辛苦工作所得用于养家糊口的血汗钱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流量明星们手里,给其创造着以亿为单位的收益。这控粉“能力”,又转化为流量明星对片酬的议价能力。
明星们再也不是看演技,而是看资本平台愿不愿意“捧”——只要愿意,短短数月间,通过综艺节目或网剧,就能将一个新人炒成火爆的新明星。
数据显示,互联网时代之前,全国电视台的购买预算,刚刚好破一百亿,再多铁定亏;而优爱腾三家,在烧钱期每年每家的投入都高达200-300亿。
编剧汪海林也详解了目前平台、流量明星、制作公司的分成机制:
说到底还是打榜、控评,刷流量。
这可能会是一个正常的市场吗?影视作品到底是什么,还有人关心吗?
近期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的防止对影视“作品”的二次剪辑,说到底,也是资本必须保证流量都留在自己平台(好片不怕剪,烂片才怕剪,可以反证如今烂片之泛滥)。
而郑爽演艺生涯的后半段,走的正是这一个路子。她既享受着流量所带来的巨额财富,也用流量给背后的资本创造着财富。
说到底,颇具“活标本”意义的郑爽,依然是影视流量化的藤上结出来的众多瓜中的一个,只不过恰好又比较的蠢、骄、横、冷,于是便“爆炸”了。
如果刀子不动到这一层,想要解决天价票酬、明星粉圈化、影视作品质量、价值观等问题,统统都是治标不治本。
广大劳动者对明星天价票酬的抵制与声讨,对优质影视作品的渴求,根源正是普通劳动者对公平与正义的呼唤,与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抵制。
流量不死、粉圈不灭,资本依然主导影视,就必然会出现新的“郑爽”。
唯有这三者远离影视,中国的影视才会获得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