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逻辑——童工,何乐而不用之?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儿童、青年象征着未来。儿童节本就是在经历了二战法西斯之后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权利、改善儿童的生 活,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确立六十余年过后,社会上对儿童不公正乃至残酷的事情却同样一直在发生。我们中的更多人,都被繁华虚幻的外 表所蒙蔽,忘记了这层表面底下隐藏的真正大多数人的生活。对于大部分的儿童来说,在我们畅谈调侃儿童节的时候,他们却经历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磨难与痛苦。今 天,为大家带来“儿童节特辑”,希望大家不要为浮华飘渺的社会繁荣所蒙蔽,真正了解到这个社会真正的一面。而后找到问题的根源与治本之策,改造这个社会!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资本逻辑:童工,何乐而不用之?——以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为例
儿童劳动并非工业革命时期才有,但是现代意义上的童工劳动却是始自工业革命时期。在工业革命中“机器扩大了对儿童劳动的需求”,使童工劳动的范围和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使之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儿童破天荒第一次成为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
1
英国工业革命1760~1830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技术方式发生了全面的变革。1733年,英国兰开夏郡的技术工人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打破了纺织工业中纺和织的平衡。以此为契机,英国展开了一场全面的技术革新活动,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等先后被发明出来并投入使用。1784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应用于工业生产,解决了大工业发展所需的动力问题。蒸汽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使童工劳动成为可能。
英国工业革命中使用童工劳动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现代工业一兴起,工厂就雇用小孩子;最初由于机器小以后变大了,在机器上工作的几乎完全是小孩,而且他们主要是从孤儿院里领来的,厂主把他们当做‘学徒’成群地长期雇用。”特别是在早期的一些工业部门中,几乎全是童工劳动。如纺织业,“兰开夏的最初一批工厂满是儿童。罗伯特·皮尔爵士的工厂里同时有1000名以上的童。”1789年,阿克莱特开办的3个纺纱厂中有工人1150名,其中的2/3是童工。据统计,1788年时,英国有纱厂142家,童工25000人,而男工却只有26000人。1835年时,英国棉纺织业中13岁以下的童工有28771人,占到该行业中工人总数的13%左右,如果把13岁到18岁之间的少年工人也算在内的话,其比例将达到22%。纺纱厂、织布厂的建立,使成年工人的工作越来越显得多余,因为在这类工厂中,“主要就是接断头,而其余的一切都由机器去做了;做这种工作并不需要什么力气,但手指却必须高度地灵活。”正因为如此,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展开,童工劳动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1839年,在大不列颠的41.956万个工厂工人中有19.2887万人是在18岁以下的。1850年至1862年间,英国纺织业中14岁以下的童工,1850年是9956人,1856年是11228人,1862年是13178人。“可见,同1856年比较起来,1862年虽然织机数有很大的增加,但是雇用的工人总数减少了,而被剥削的童工总数却增加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