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死数十万国军,卫立煌真是秘密党员?听听他的孙子怎么说
《大决战》播放过半,有细心的朋友发现了玄机:我军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跟卫立煌有很大的关系。至于为什么,请往下看。
卫立煌主政东北之后,立即将大军集中在沈阳、长春、锦州,无论各地守军如何告急,他都拒不出战,却对人说:“共军擅长围点打援,我们不可轻举妄动,中了他们的圈套。”
锦州被围后,蒋介石命卫立煌出兵解围,他却表示沈阳兵力不足,只能自保,拒绝执行命令。蒋介石没办法,只好命令廖耀湘的“西进兵团”和侯镜如的“东进兵团”,从两翼增援锦州。卫立煌却跑到葫芦岛“忽悠”侯镜如,说他很难与廖兵团会师,最好稳扎稳打,以免做无益的牺牲。
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范汉杰守不住锦州,蒋介石命他退守辽西,卫立煌却指示他:“锦州一退就乱,必须坚守不动,以免影响全军”。等范汉杰发现不妙再想跑时,已经来不及了,致使国民党10万守军被全歼。
当蒋介石撇开卫立煌,指挥廖耀湘、侯镜如东西合围,准备收复锦州时,卫立煌又暗中下令,限制廖耀湘兵团的燃料弹药供给,致使廖耀湘兵团无法快速推进。
各位要知道,卫立煌打仗的本事,在国军将领中那是数一数二的,连续犯下这么多低级幼稚的错误,简直不可想象。倘若他出兵配合廖耀湘兵团,且不说辽沈战役孰胜孰负,最起码东北不会这么快解放。
现在回头看看他的这些神操作,明里暗里都是在帮助我军,怎么看怎么像卧底。那么,真正的卫立煌到底是个什么人,真是传说中的秘密党员吗?
一
卫立煌,1897年生于合肥,8岁丧父,全靠大哥卫立炯一人撑起这个家。辛亥革命后,卫立煌投身军旅,在革命党人的介绍下,追随孙中山左右。北伐战争中,卫立煌敢打敢拼,屡立战功,成为军中最年轻的营长。
蒋介石掌权后,骁勇善战、战功显赫的卫立煌,与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并称“五虎上将”。然而,五人之中唯有卫立煌一人,始终难以得到老蒋的信任。
因此,便产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蒋介石遇到重大挫折,卫立煌就被搬出来充当“救火队长”,并委以重任;一旦困难被解决,他就遭受排挤,要么被降职,要么被“发配”国外。
有人说,他既非黄埔嫡系,又非蒋介石的浙江老乡,得不到信任也正常,但最初情况并非如此。卫立煌在孙中山身边当卫士时,他就与蒋介石熟识并结下友谊。讨袁失败后,卫立煌、蒋介石同在粤军中任职,且都因为不是广东人而受粤军将领排挤,两人的友谊反而因此加深。
另外,卫立煌的夫人王韵珩,还是宋美龄的闺蜜,两家的关系早期一直很不错。卫立煌能够节节高升,也是因为蒋介石的关系。二人后来心生隔阂,主要还是因为蒋介石怀疑他有“亲共”倾向。
二
西安事变前,蒋介石两次飞往西安,声称“匪未肃清,绝不抗日”,并派大军集结于西安,伺机围剿延安红军。卫立煌被任命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充当蒋介石的“剿匪”工具。然而,华清池的一声枪响,蒋介石沦为阶下囚,卫立煌也被囚禁在西京招待所。
那段日子里,卫立煌整日惴惴不安,自己以“反共”闻名,如今落在共产党手里,那还不是必死无疑。可他万万没想到,西安事变竟然会和平解决,共产党也不计前嫌,没有对他为难,这让卫立煌对共产党产生了新的看法。
1937年8月25日,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不久又更名为第18集团军,隶属卫立煌指挥。这样,卫立煌就成了八路军名义上的“上司”。不过,他对八路军的态度与蒋介石截然不同,一不干预、二不夺权、三不搞“摩擦”,始终让八路军保持独立自主,并相互协调行动,共同抗日,值得赞赏。
1938年1月,卫立煌前往洛阳参加高级军官会议,在专列上偶遇朱德,两人相谈甚欢。朱老总的朴素率真令卫立煌印象深刻,他对共产党的好感便始于此时。不久之后的春节,他亲自前往八路军司令部拜年,受到朱老总的盛大欢迎。
三
1938年4月,卫立煌率部在山西与日军作战,向中条山转移时遭日军围堵,幸亏八路军赶来增援,他才脱离险境。出于安全和政治上的考虑,卫立煌决定借道延安转赴中条山,顺便拜访一下八路军领导人。
4月17日上午,卫立煌的车队抵达延安,受到边区军民的热烈欢迎。毛主席亲自出门迎接,并设午宴款待。席间,毛泽东破例饮酒,与卫立煌相谈甚欢,不仅谈到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还全面分析了对日作战的战略战术。卫立煌听了大有茅塞顿开之感,心中更加敬佩毛泽东。
在延安逗留期间,卫立煌专门驱车前往二十里铺,看望被阎锡山部误伤的林彪,中间还发生过一件趣事。原来,国民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看望负伤的高级军官,总要准备一个大红包,装上一千元至数千元不等。
卫立煌是临时起意,走到半路才想起来这事,只好赶紧停车,让大家翻翻腰包凑钱,可是搜尽囊中所有,才凑了600多块,卫立煌觉得实在拿不出手,只好作罢。
延安访问结束后,卫立煌还为这事耿耿于怀,大老远地跑过去竟然两手空空,实在太不像样了。秘书赵荣声给他出了个主意,说“支援八路军一些枪弹、医药、夏装,可比送林彪几千块钱好得多”。
“对呀”,卫立煌一拍大腿,“毛泽东还曾跟我提过这个问题,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抵达西安的第二天,卫立煌便下令给八路军拨发3个师的夏装、180箱牛肉罐头、25万发手榴弹、100万发子弹以及电话机、药品等物资。
此次延安之行,让他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从这之后,他开始接触进步人士,就连秘书都是共产党人,比如上面提到的赵荣声。
然而这一切,都逃不过蒋介石的耳目,卫立煌因此被贴上“亲共”的标签。蒋介石虽然没有抓到确凿证据,但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两人之间间隙便越来越大。
1941年5月,蒋介石借口中条山作战失利,将卫立煌一撸到底,把他赶回老家去了。对此,周恩来曾满怀愧疚地对他说:“俊如,你这是受了我们的累啊!”
四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卫立煌被任命为司令官。可还未来得及出发,有人跟蒋介石打小报告,说卫立煌与八路军关系密切,蒋介石大怒之下再次撤了他的职,改派罗卓英担任远征军司令。1943年,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受挫,戴安澜将军也以身殉国,蒋介石无奈,只好重新起用卫立煌。
1944年5月,卫立煌指挥中国远征军发起大反攻,日军踞松山天险负隅顽抗。远征军动用飞机、大炮和敢死队,连续攻打一个多月不见效果,卫立煌果断改变战法,在日军碉堡下方进行坑道作业,开凿出两条爆破隧道,将日军主峰工事炸平,战局顿时豁然开朗,滇西战役的僵局由此打破,拉开了中国军队大反攻的序幕。
当时,美国将领都称他为“101胜将军”,意思是比“百战百胜”还厉害。因此,当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改组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时,世人都认为卫立煌是总司令的不二人选。卫立煌本人也是信心满满,毕竟陈诚、顾祝同都当上了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他的战功和资历更在二人之上,陆军总司令的位子非他莫属。
可命令公布之后,卫立煌只担任副总司令,屈居何应钦之下,令他大失所望。显然,他虽有战功,但蒋介石对他并不是那么信任。
五
抗战结束后,卫立煌再次被弃用,被蒋介石打发到了国外。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卫立煌分析未来形势时,认为蒋介石仍然会用他。果不其然,1947年10月,蒋介石发来电报,催促卫立煌回国。但老蒋不知道,此时的卫立煌已非昨日卫立煌,他的立场早已坚定地站在了人民的这一边。
在巴黎期间,卫立煌曾致电延安,表示自己希望尽快结束内战,希望与“有关方面”进行军事、政治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不过,他希望延安对此要绝对保密。不久,周恩来复电,让他“利用目前的情况相机行事。”
1948年初,卫立煌回到国内,旋即被任命为“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但卫立煌没有立即答应,而是假意推辞,蒋介石派张群、顾祝同前来劝说,告诉他什么都不用顾虑,万一战事失利,责任也不用你来负。话已至此,卫立煌才假装勉强答应,同时提出一个条件,必须给他增援5个军,蒋介石当即应允。
有人问,既然卫立煌主政东北,又不想内战,为何不干脆起义呢?其实,卫立煌并非没这么想过,只是蒋介石留了一手,他只给卫立煌军事指挥权,却没有人事任免权,任何将领的调动,都必须经过他的同意。由于蒋介石的钳制,加上身边特务严密的监视,卫立煌想在东北公开起义是完全行不通的。
于是,他自始至终都采取一个原则,那就是按兵不动。这一招不仅有力配合了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同时拖死了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蒋介石企图把大军撤回关内,在华北、中原战场与解放军决战的计划彻底化为泡影。
六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结束,蒋介石以“迟疑不决、坐失战机”为由,将卫立煌撤职查办并软禁起来。为了保护卫立煌的生命安全,中共方面公布了43名“战犯名单”,卫立煌位列其中,洗掉了他的“亲共”嫌疑,这才躲过一场杀身之祸。
这里要说一下,很多人认为卫立煌是中共秘密党员,但这个说法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卫立煌的秘书赵荣声撰写过《回忆卫立煌先生》一书,其中提到一个事,说卫立煌抗战期间曾询问他加入共产党的事,因为这本书出版的很早,很多关于卫立煌的文章都引用了这一点。但卫立煌的孙子卫智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否认了这个传闻。
据卫智所说,他从来没有听家人或者亲历者说过此事,况且这种消息要是传出去,那是要掉脑袋的,祖父身为国民党的战区司令,不可能掂不出轻重,让此事传的沸沸扬扬。另外,卫立煌与延安的关系非常好,他要想入党完全可以自己提,压根不需要通过下级绕圈子。
也有学者披露,说《杨尚昆日记》中曾明确记载,卫立煌于1939年秘密入党,但日记正式出版时却删掉了这一节。历史学家杨天石曾专门询问过此事,得到的答复是:“没有确切证据,所以出版时将有关说法删去了。”
毛主席在1940年11月26日曾致电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电文中提到卫立煌确实有入党的想法,也亲自跟朱德提过,但主席认为他留在敌人内部更好,就没同意,此后卫立煌再也没提过这个问题。这就侧面证明了卫立煌确实想入党,但是被拒绝了,起码1939年秘密入党这事不成立。
当然,入不入党不在于形式,只要一心向党,一心为民,同样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卫立煌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无论他是不是秘密党员,中国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