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企业的高利润是否合理?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谈“强制接种”前必须先满足三个条件!》中谈到几个问题:

  首先,疫苗必须安全有效,疫苗信息、数据必须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的监督,包括临床数据、副作用、已接种覆盖率……

  第二,地方医疗部门有义务为不适宜接种的居民开具医学证明文件,且地方不得强制有证明文件者接种……

  第三,接种之后万一出现问题,必须有人兜底……

  令笔者钦佩的是,8月17日已经有网友向卫健委申请信息公开了:

  1,新冠疫苗全国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总人数

  2,不良反应致残或者致化实际补偿金额标准

  3,各新冠疫苗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

  4,新冠疫苗采购主体

  5、疫苗款项支付方式及实际支付结果

  6、新冠疫苗强制保险落实情况

  在“信息公开申请表”的内容描述中,这位网友陈述了申请信息公开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的未成年孩子被学校要求必须接种疫苗,而申请人及家属已经全部完成第二针接种。

  也就是说,申请人绝不是“没事找事”、“对抗防疫政策”,而只是对自己的孩子被要求“必须接种”存在疑虑。

  2021年8月30国家卫健委正式做出回复,如下图:

  卫健委有问必答的态度值得肯定,但具体到对群众提出的几条问题,貌似又没有一条真正的“答复”,网友等于问了个寂寞。

  其他的问题笔者之前的文章都谈过,本文讨论另一个问题:

  在全民防疫阻击战的大局面前,在共同富裕的群众呼声面前,少数疫苗企业的高利润是否合理?

  2021年,疫苗业务为相关企业贡献了多少营收,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重要话题。

  辉瑞二季报显示,新冠疫苗为其贡献了近79亿美元的收入,加上第一季度的收入,总计达到115亿美元;拜恩泰科半年报显示,预计2021财年公司来自新冠疫苗的收入约159亿欧元;而有着全球“药王”之称的修美乐,则预计全年销售额在200亿美元。

  遗憾的是,国内大多数企业并未直接公布新冠疫苗数据,媒体人只能从相关数据间接推导。

  例如,中国生物8月31日晚间发布了2021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收入143.54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持有者盈利84.8亿元,同比增加583.6%;中国生物是北京科兴中维的股东,持有其15.03%的权益。媒体由此倒推出科兴中维上半年盈利可能超过500亿元。

  在科兴持股的投资公司(如软银、鼎晖)及个人将会成为利润主要受益者。

  “科兴生物”截止2021年3月31日股东权益结构

  8月29日晚间,市场占有率较小的另一家疫苗企业智飞生物直接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智飞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31.71亿元,同比增长88.33%;实现净利润54.91亿元,同比增长264.94%。

查看余下6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9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9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