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王国与百万漕工
前段日子,广电总局决定,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各地要清查槟榔广告。不知道有没有人会疑惑,槟榔这小零食是做错了什么,是得罪了什么人吗,何以要被全网消声?笔者身为半个海南人半个湖南人表示,这波啊,这题我熟,早该管管了。
要说有什么东西能把海南和湖南联系起来,那非此物莫属。这南果的生产在中国历史悠久,可以说是一门中药材,有杀虫利水防疟等功效。早古吴越人时期,嚼槟榔就已经开始了,由于保险技术问题的落后,槟榔在古代中国是一种权贵阶层化痰消食的东西。平民有形成吃槟榔的民俗,只能是在崖州等槟榔产地和临近的两广地区。
在儿时的记忆里,槟榔一个个被包的像小粽子,街边一般都是老人在卖,拎着个小筐,里面装着绿色的假蒟叶,槟郎果。海南岛民都是直接嚼生的槟榔果,切成三或四瓣,称“口”,用贝壳粉混水搞出来的白膏涂抹在假蒟叶中间,把生槟榔果瓣放上去裹着塞进嘴里嚼。当地的男女老少都嚼这玩意,吐出半透明汁水,血红血红的——故此海南那边碰瓷,就是摔倒的时候嚼槟榔,让内地人以为把人撞出血了。
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个全民爱吃槟榔的国家
在湖湘大地,槟榔又是以一种加工业的形式风靡,尤其流行于长株潭,相比海南岛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槟榔是湘潭食品行业的支柱,品牌绑定着湖南卫视,对青少年影响甚大。从初中开始,班上吃槟榔的男生就逐渐多起来,很多男生都是发烟他会不要,但槟榔会要。
在我还在上初中时,第一次吃到了湖南的槟榔,毫不夸张地说,喉咙像被掐住,吃完心跳加快,全身都是汗,手脚在抖,确实能祛寒。那会周围人吃的都是什么小龙王、胖哥、友文,如今已经迭代出了老湘潭、雄赳赳、张新发、伍子醉、张三疯,让人应接不暇。湖南人把槟榔融入到一切社交气氛里,在网吧、酒桌谈判和宵夜档,缺了这玩意就少了些许搞头。不仅仅抽烟还要嚼槟榔,在喝啤酒时也放一个槟榔在杯子里,顺口溜道“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加酒,钱财到手。”
据《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显示,有嚼槟榔习惯的湖南人可能超过2000万。嚼槟榔的比例达到 41.12%——考虑到湘南这块地并没有形成槟榔的饮食文化,若把他们去掉,那么长株潭益的嚼槟榔的比例无疑很浓稠,这种热爱程度一度令地方官员也头疼不已,历次申办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长沙人民乱吐槟榔渣的行为都是重点打击对象,当然本地人也心知肚明,过了那阵运动治理期就基本不管了。
相信大家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湖南人对槟榔这么狂热?虽说槟榔是仅次于香烟酒精的成瘾消费品,但实际上食用者地理分布比烟酒要集中的多,主要就在东南亚和印度,以及大洋洲一些国家。从地域上看,湖南本地不产槟榔,距离槟榔主产地的海南不近,又不沿海,基本上违背了槟榔的食俗分布规律,何以成为槟榔的统治飞地乃至世界的槟榔消费中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