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鼓吹“疫苗接种率要100%”“人人定期打加强针”,我懵了…
11月25日,外媒报道,南非和博茨瓦纳出现了一种新的新冠病毒变体B.1.1529,至少带有32处突变,很可能是在一个艾滋病患者感染过程中演变出来的。南非科学家表示,这种变体可能会降低疫苗的有效性,以及通常使其更具传染性。
英国卫生局官员将其称为“迄今为止最糟糕的变种”。
世卫组织紧急开会,迅速给B.1.1529取了一个名字叫Omicron(奥密克戎),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种”,这是继Delta后第五个“晋升”最高等级的新冠变异株。
Omicron引起了全球恐慌。
怎么办?面对这种“最糟糕的变种”,英国率先做出反应——严防入境,随后很多国家纷纷采取同样的措施。
除了严防入境还有什么办法?不少国家还是寄希望于疫苗。
欧洲进入冬季以来,疫*情反扑十分严重。上半年较高疫苗接种率让他们暂时性地渡过了一段疫*情缓和期:新增确诊病例减少,重症率住院率降低,但随着时间推移,抗体水平下降,且传染性毒性更大的德尔塔毒株出现后,疫*情又开始反扑了。
欧洲过于依赖疫苗防疫,不少国家在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宣布“与新冠共存”,逐步放开了管控,但往往1-2个月后,疫*情反扑厉害,又不得不再次管控。而这一次,欧洲一些国家更是宣布将强制疫苗接种。
韩国在11月初宣布实行“与新冠共存”的防疫方式,但仅仅过去不到半个月,韩国首都圈便从低风险迅速升级到非常高风险的状态,医院的重症病房告急,突破性感染(接种疫苗后仍感染)激增,突破性肺炎(接种疫苗后仍感染并发展成重症)也大幅增加。
也就是说,面对Delta毒株,疫苗的效果已经打了折扣,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折扣会越大。世卫组织也承认了这一点,当地时间11月24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具有高度传染性的Delta变异毒株使疫苗对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有效性已降低到40%。
具有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的Omicron变异株出来后,可以推测,这个有效性很可能进一步下降,显然,疫苗研发速度是很难赶上病毒变异的速度的。
作为防疫优等生的我国,实际上控制住疫*情主要靠的不是疫苗,目前的策略核心也仍然是“围堵清零入境限制”。尽管已经证明高疫苗接种率未能实现预期的群体免疫,我国中疾控专家最新提出的疫苗“反折扣”策略却让人有些“无所适从”。
11月28日,中疾控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财经年会2022发表的演讲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显然,中国的“围堵清零”政策,成效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