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美国“民主峰会”——以“民主”之名糟践民主
尽管看起来声势浩大,但许多国家是被拉来烧香凑人头,主办方和大多数受邀方都有难以言之的尴尬。
12月9日-10日,白宫策划的“民主峰会”就要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了,但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国际闹剧。
在之前,没有过这样的国际“峰会”,在举办之后,美国也不会再有第二届所谓的“民主峰会”。
因为它的出现是为了满足拜登的民主党政府一时之需,美国也没将其称为“首届”或“第一届”,更没有长远计划,也没有设立大会秘书处,没有永久举办地或轮流举办方案(一百多个国家怎么轮流?),所以,绝后。
尽管看起来声势浩大,但许多国家是被拉来烧香凑人头,主办方和大多数受邀方都有难以言之的尴尬。
说它是场闹剧,因为这场“民主峰会”有三个主要特点:
一、动机不纯,甚至可以说是动机不良。
民主党构想这场“民主峰会”,最初动机是出于党派私利,在去年11月,当时,民主党称要在上台后举办一场全球“民主峰会”,以显示特朗普政府破坏了美国“民主”,民主党要力挽狂澜拯救美国“价值观”。
选举结束后,民主党如愿以偿获得胜利,接下来,“民主峰会”的作用从对内政治工具,变成了对外政治工具,打击目标也从特朗普的共和党阵营变成了中俄两国。
也就是说,美国从来没有将民主放在眼里,它只是一条鱼,一条可煎可炸可清蒸的鱼,至于怎么吃?看美国的政治动机。
二、标准混乱,毫无原则可言。
白宫自称“民主峰会”有三项议题:反对威权、反对贪腐、促进人权。
如此说来,受邀方应当都是这三项议题的“优等生”,然而事实上,参与者当中不乏有曾被美国公开指责过的“差生”。
比如印度,莫迪的人民党政府长期被美国形容为一个贪腐的政权,而莫迪本人曾因为在领导古吉拉特邦时期推行对穆斯林的残酷迫害政策,受到了美国“永远不得入境”的制裁。但美国现在却邀请印度,标准在哪里?原则在哪里?
美国“后院”那些受邀的中美洲、南美洲国家到处是贪腐的政客,有的甚至参与了国际毒品交易,如洪都拉斯现任总统和他的弟弟。标准在哪里?原则在哪里?
菲律宾杜特尔特总统在扫毒战争中,法外处决了6300多毒贩,受到了美国、欧盟、包括联合人权理事会的强烈谴责,被称为“威权政府”,但这次美国邀请了菲律宾,标准在哪里?原则在哪里?
可见所谓的“民主”标准和原则,美国是随时可以改变的,实际上只有美国未来的地缘政治利益和战略利益才是邀请函的真正“标准”。
三、拉帮结派制造全球对立,人为的划分国际阵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