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联想9次股权变化,司马南说得对不对,大家自己判断
最近几天时间,司马南联想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讨论,针对这个事情孰对孰错,我们不去判断,是非自有公理。
但是在司马南提出7个拷问之后,联想却显得异常安静,至今貌似没有给出什么正面的回应,任凭广大网友风吹雨打,联想仍然纹丝不动。
这跟联想一贯的作风貌似有点不一样,以前联想对于这种攻击性言论可会正面回应,甚至把对方起诉到法院,众多财经自媒体接到联想律师函的估计并不在少数。
那为什么面对司马南的拷问,这次联想却选择沉默了呢?
对于这个事情,我们不去做解释,也不去推断,今天我们就单纯来聊一聊联想从成立至今股权的一些变迁,让大家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至于联想有没有像司马南所说的那样,大家自己去判断。
联想成立于1984年,当时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出资20万元成立,最初的员工由计算机所的柳传志等11名科研人员构成。
最开始的时候,这家公司并不是叫联想公司,而是叫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其目的是要将中科院的一些研究成果转化出去。
这时候的联想是由中科院100%控股的国有企业,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联想刚成立的前几年,依靠倪光南所主持的联想式汉字系统,联想系列微型机迅速发展壮大,一年新增利税就达到上千万,而且这些利税基本上都留在计算机所这家企业里面。
1991年4月25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联想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但更名之后的联想仍然由中科院100%控股。
1993年联想股权进行分红划分,确定按照中科院占20%,计算所占45%,联想自身占剩余的35%的股权比例进行分红,从1995年开始实施。
到了1998年,联想又更名为联想集团控股公司,公司注册资本由100万变为10000万,新增注册资本来源于盈余公积转增,但仍由中科院100%控股。
但是几经变迁之后,联想的股权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联想几次重要股权变化的经过。
第一次变化(1994年)
提到联想的股权变化,很多人都容易忽略1994年的这一次变化,1994年联想集团在香港上市,它是从联想控股分离出来的,承接了联想控股的电脑业务,也是联想控股最核心的业务,当时联想控股持有联想集团的股份至少达到40%以上。
第二次变化(1999年)
1999年,联想在内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主要安排联想集团所持有的35%股份的分红。
在这一次计划当中,1984年参与创业的15名骨干获得其中的35%(对应持股股比例是12.25%);大约有160位核心员工获得其中的20%(对应的持股比例大约是7%);最后有一部分属于未来骨干员工,包括1999年当时的联想员工获得剩余的45%(对应的持股比例大约是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