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铭:国内大循环何以可能
国内大循环,或者说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大市场为辅,是摆脱对国际市场的信赖,重获独立自主,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正确路径。
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国内大循环,这对于重新掌握中国出口的定价权,争取人民币结算权,极其重要。
这是个时髦的话题,这个想法也很好。
但是,是不是可以问一下,所谓国内大循环,需要准备哪些条件?是不是一厢情愿,头脑一拍,然后,喊几句口号,过上十天半月几年,国内内大循环就实现了呢?
当然不是。国内大循环,有其本身的内在要求,不满足这些要求,则国内大循环只能是画饼充饥、空中楼阁。
毛主席时代,中国的国内大循环搞得非常好。以此为基础,我们实现了人民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结算权,人民币成为当时全世界国际贸易的重要结算货币之一。中国根本不需要什么外汇,也照样把外贸搞得非常热火。
毛主席是怎么做到的?有没有留下什么教材?主席是教员,应该有这方面的教材。而且,应该通俗易懂,应该为数不少。
于是,我就非常卖力地找了找,果然,找到了这样的教材。这就是老电影《葡萄熟了的时候》,由著名导演王家乙导演,著名艺术家杜德夫、于洋等演出。
我觉得,这就是一部关于如何抓住定价权这个枢纽,进而协调好工业、农业、商业关系,搞好国内大循环的绝佳教材。应该是主席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搞经济建设工作。
农业合作社的社员们种的葡萄熟了。可是,国营的供销社不收购葡萄,因为葡萄不好保存,容易赔本。只有私有商人才收购葡萄。而私有商人,当时叫作投机商人,给出的价格非常低,600元一斤、700元一斤,好说歹说,也才900元一斤,农民们根本就赔本。国营的供销社向农民出售水车,用于给葡萄浇水。可是,农民的葡萄卖不出好价钱,自然也不愿意购买、也买不起供销社出售的水车。同样地,国营供销社的其他商品如香水、镜子、毛巾等生活用品,虽然便宜,也卖不出去,因为社员们没有钱嘛。
怎么办?
合作社支部书记对供销社主任进行了批评。他主张供销社收购葡萄,而且,价格是2000元一斤,比私商高出一倍多。
那么,供销社收购的葡萄,价格那么高,卖给谁呢?卖给国营的葡萄酒厂,这是新建立起来的厂子。
这样,就达到了以下目的:
一是国营葡萄酒厂的建立,解决了社员葡萄的销路问题,供销社不必担心葡萄烂在自己手里。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