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问题研究系列:第二十三章   政策规章冲突法令,法令衍生系列法规

2021-01-25
作者: 江雪独钓 来源: 红歌会网

  第二十三章 政策规章冲突法令 法令衍生系列法规

  一、政策规章冲突法令

  2003年后不同时期出台系列政策却与国务院247号令相冲突,当然由这些政策出台的规章也与国务院247号令相冲突。

  与国务院247号令相冲突的政策发文及规定、通知及条例
 

与247号令相冲突的政策发文及规定、通知及条例
名称 文号
附件11: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中发〔2003〕9号
附件14: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3号
附件16-1:2008年5月《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 银监发〔2008〕23号
附件18: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13号
附件25: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年11月12日
附件27:2015年7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5〕221号
附件31-2:201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 国发〔2015〕62号
附件31:2015年12月《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国发〔2015〕74号
附件33:2016年8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2016年第1号
附件46:2016年7月《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  
附件46-1:2020年7月《山东省民间融资机构监督管理办法》 鲁金监发〔2020〕7号

  二、法令频频衍生法规

  2003年后根据国务院247号令不断地衍生出系列打击非法集资、规范民间借贷、维持金融秩序的通知、司法解释,还有非集联席的工作制度等。由于国务院247号令与不同时期出台系列政策相冲突,当然这些由247号令衍生出来的法规、法释、通知、规定、制度等等也就与围绕政策出台的规章、通知、指导意见相冲突。这种冲突的核心问题却在于国务院247号令与政策之间的“潜在”冲突。管理是依据政策还是依据法律法规?如果依据法律法规,那就与政策矛盾;如果管理依据政策,那就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管理的惰性(更深层次的却是管理监督与纠错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这些冲突矛盾的化解长期被搁浅,由此而产生社会管理混乱。

  实践证明,我国的社会与国家治理是依据政策来进行的,当政策鼓励时,既使不合法不合规依然可以被默许进行,违法现象可以被监管、执法与司法者选择性无视;而当政策不鼓励时,又可以将政策参与人再依据固有法律法规进行非法认定。这样政令冲突下的政令代替法律的管理,导致政策影响到法律执行的公平公正;反过来法律干扰政策实施,甚至将政策反转,造成的是政策欺诈,政府公信力的丧失,政策执行人受到行政抽象行为的违法侵害。长此以往,法律公正丧失,司法受政策干扰选择性执法为司法带来司法寻租与司法腐败,行政管理在政策与法律之间徘徊,导致社会混乱而失去有效治理,人民利益受到侵害,凡此种种,误国伤民。

  由国务院247号令衍生出的法规、法释、通知与规定

由国务院247号令衍生出的有关“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的法规、司法解释、通知、规定
非法集资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发文
附件6:98年7月《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 国务院247号令
附件7:98年8月《整顿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和乱办金融业务实施方案》 国办发(1998)126号
附件15:2007年1月《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 国函〔2007〕4号
附件17:2008年9月《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操作流程》 处非联发[2008]4
附件36:2017年8月《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170824
非法集资相关司法解释  
附件4:9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法1996.12.16
附件9:2001年1月《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座谈会纪要》 法(2001)8号
附件19:2010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高检公安部20100507
附件21:2010年12月《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018
附件23:2011年3月《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17
附件26:2014年3月两高一部《关于办理非集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公通字[2014]16号
附件41:2019年1月《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高检会(20192
非法集资相关处置通知  
附件8:99年1月《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发〔199941
附件13:2004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活动的通知》 法[2004]240号
附件16:200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依法惩处非法集资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07〕34号
附件24:2011年8月《关于非法集资刑事案件性质认定问题的通知》 法〔2011262
附件29:2015年9月《关于依法处理非法集资犯罪的通告》 两高一部2015年09月29日
附件32:2016年4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通知》国办发〔2016〕21号 国办发〔2016〕21号
附件45:2019年8月《P2P网贷行业风险提示函》 各省发2019
民间借贷相关司法解释  
附件28:2015年8月《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5〕18号 法释〔2015〕18号
附件47:2020年8月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 法释〔2020〕6号
附件48:2020年8月《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修正版 法释〔2020〕6号
民间借贷相关通知  
附件37:2018年4月《关于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保监发〔2018〕10号
附件38:2018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通知》 法〔2018〕215号

  三、非法集资伴随着的政策与行政违法

  根据247号令,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民间金融公司都是非法金融机构,而这些非法金融机构的设立是地方政府根据银监会政策或地方金融局通知或商务部、改革委通知而设立的,这些政策、通知统统都在违反247号令。所以这些民间金融公司都是非法金融机构却在政策鼓励与地方政府支持下大量设立,这些民间金融公司设立后,地方政府与金融办、市场监管局对它们不立法规范管理和保护,而只暗中进行非法集资监测、认定和打击,这些民间金融公司的业务活动离不开直接集资或间接集资,而这些集资就被监测着,如果根据247号令,这些民间金融公司的业务活动统统都是非法的,所进行的集资也统统全部是非法集资,然而,非集的认定却是地方政府在依据政策来认定,当政策被人为改变时,这些民间金融活动中的集资就会被认定为非法集资,而非集立案的客观标准却是”严重干扰金融秩序“,当规模小时,既使干扰了也不是严重干扰,也不会被认定为非集,当规模大时或产生了纠纷或债务违约风险,就会被认为严重干扰了金融风险而被非集认定。这些民间金融公司的设立就象地方政府往池里放水养鱼,鱼个头小时不去抓,等发展上规模了时间长了,专挑个头大的鱼来抓,一边抓,一边再往池里放鱼苗(注册新的民间金融公司),这样鱼才常抓常有,永抓不断。这种对民间金融公司的非法认定就是放养非集,监测非集,抓大放小认定非集,通过打非集来收割民间资本。

  国务院247号令其实就是为了杜绝在金融垄断体制下地方政府乱设金融机构乱集资将垄断金融机构的风险转嫁给民间百姓。然而,在民间金融开放的新时代背景下,该法令被选择放弃执行,由此大量设立民间金融机构,开展民间投资,然而却不对民间金融进行立法规范和保护,反而是成立非集联席会议来进行非集监测和打击,认定的结果却是247号令中早已被禁止的非吸。这种非吸正是违反247号令实施政策(行政违法)诱导而产生。前期依政策放弃非法认定鼓励非法,后期放弃政策依照法规(247号令)进行非法认定。非吸产生的前提必然是政策违法(或者说是法规陈旧跟不上政策变化),非吸产生的前提也必须是行政部门违法(市场监管违反247号令进行非法金融机构注册,地方金融办违反247号令不进行非法金融机构认定和取缔),没有行政违法哪来的非法集资(非吸)?

  国务院247号令在2011年1月8日被修改只删除第十三条第一款最后一句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动用有关资金“,这是对非集取缔时集资款回收用于归还集资人的一项规定。删掉这句话就方便了地方部门动用集资款。而实际上,金融机构却在垄断国家征信与利率,通过征信与利率控制来向民间金融转移不良债务风险。这些民间金融公司因为遭受着风险转移,时间一长就会暴发债务危机,由此而被非法认定(非吸),而这个认定的结果就是让民间金融参与人来承担本息损失,这就相当于国有金融机构将风险转移到民间金融公司,通过非法认定民间金融公司业务活动,将民间金融参与人以非法集资参与人身份认定,让他们自担损失,最后将金融机构转移至民间金融公司的风险以非集参与人本息损失的形式得以化解。

  这就是一种借助民间金融公司化解国有金融机构不良风险的模式。从2003年银监会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这种金融风险化解(其实是转嫁风险)的方法。非集联席会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而所谓的民间金融政策,在保留247号令的情况下,其实就是一种政策欺诈,247号令保留同时又处在非法集资监管中的金融创新政策也是伪金融创新政策。P2P之所以成为伪金融创新就是因为其生长在这种伪金融创新政策环境之中,而金灾和P2P危机就是在这种伪金融政策之中产生的伪金融创新。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