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夫:拜登放下电话干了“三件大事”
美东时间2021年9月15日下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美英澳三国达成一项协议,美国和英国将帮助澳大利亚部署核潜艇。(图片来源美国中文网)
2021年9月10日,中美元首时隔近七个月再次通电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说,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拜登表示,世界正在经历快速变化,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中如何互动相处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世界的未来,两国没有理由由于竞争而陷入冲突,美方从来无意改变一个中国政策……
拜登总统嘴巴上说的还是蛮动听的,可是他行动上做的又怎样呢?综合美国中文网消息,就在拜登总统放下电话后,美国做了3件针对中国的大事:
第一,撤出部署在沙特的导弹系统,重新部署
美联社分析了Plant Labs公司的卫星图像指出,就在9月10日,美国部署在苏丹王子空军基地的“导弹系统明显已经消失”。美国《外交》杂志发表文章《现实主义者拜登——拜登的外交政策理念一直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称,拜登已命令国防部对美国的前沿部署进行“全球态势评估”。如果审查结果接受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将军(General Mark Milley)的见解,美国可能对全球军事部署进行重大重组。政府已经表示打算“适当调整”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并且最近开始了这一进程,将反导弹系统撤出伊拉克、约旦、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文章指出,拜登当前的目标是与俄罗斯建立“稳定和可预测的关系”,旨在限制双边紧张局势,使美国能够专注于制衡中国。
第二,“倾向于同意”台湾驻美国的“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改名
就在9月10日两国元首通电话当天,英国《金融时报》爆出一条消息:台湾驻美国的“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有可能更改名称为“台湾代表处”。虽然还没有得到美国与台湾的证实,但这一消息显然已经引起北京的密切关注和强烈反对。根据《金融时报》和多家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和“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日前访美,并在距离华盛顿一个小时车程的马里兰州州府安纳波利斯,与美国国安高层举行年度性“美台特殊管道”对话。台湾在对话中正式提出将目前的“驻美国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改名为“台湾代表处”的要求,而白宫国安会印太关系协调员坎贝尔(Kurt Campbell)据说倾向于同意台湾的这一要求。
美国知名时事评论员Ksliu在美国中文网发文指出,立陶宛和台湾互建办事处的“骨牌效应”开始显现,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近日投票通过了一个“建议”,呼吁欧盟国家提升与台湾的关系,尽快与台湾订立“欧盟-台湾双边投资协议”(EU-Taiwan B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并鼓励使用“台湾”的名称来替代“中国台北”,该建议将于10月份提交欧洲议会进行表决;9月13日,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和立陶宛总理因格丽达·希莫尼特(Ingrida Šimonytė)通了电话,沙利文在电话中对于立陶宛敢于面对中国的胁迫表示强烈支持;同日,由国际跨党派议员组成的“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在推特上贴出视频,包括欧洲议会、立陶宛、英、法、丹麦、瑞典等欧洲多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各国国会议员在一个视频中共同发声,表达他们与立陶宛和台湾站在一起对抗中国胁迫外交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