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俄罗斯衰落,世界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兼国际关系史演绎
第一章,五大国体系最容易形成稳固的国际秩序
我们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三角形最重要的性质就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只有这样,才能相互制衡,保持均势。国际关系也是如此,通常来说,当世界形成两大对立阵营的时候,通常很容易爆发战争或冲突;但如果还有第三个阵营作为制衡,就能形成一种巧妙的均势。举个例子,假设世界上仅存在中、美、俄三个国家,那美国就不敢轻易和中国开战,因为这会导致俄罗斯渔翁得利。
三角形最重要的性质就是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回溯历史,大多数情况下,当国际体系存在奇数个强国时,最容易保持均势状态;当存在偶数个强国的时候,均势很容易被打破。因为当存在奇数个强国时(比如3个或者5个),国际体系容易出现第三方制衡国。偶数个强国(比如4个或6个)时,很容易形成双边阵营,缺乏第三方制衡,这种时候可能会爆发大规模战争,通过增加/削减强国数量来重回奇数个强国。假定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两个国家,那最终更强的那个会消灭掉更弱的那个,从而实现统一,中国古代的南北朝就是如此。
这里可以大概做一个归纳:
奇数定律:当国际体系存在奇数个强国时,最容易保持均势状态;
偶数定律:当国际体系存在偶数个强国时,很容易爆发战争,最终通过增减强国数量来达到奇数个强国,重回均势。
基于历史和数学的角度,五大国体系最容易保持国际平衡,因为各国可以通过动态调整结盟策略来维持相互之间的平衡,这比单纯的三国体系更灵活,三国体系由于外交惯性和历史仇恨等原因,国际关系没那么容易动态调整。在五大国体系下,最弱的国家反而最有可能左右逢源。因为它加入哪一边,哪一边就有可能获胜。
第二章,回溯国际关系史,可以发现五大国体系最容易形成国际均势
这里我们回溯古今中西的国际关系史,来论证奇数个强国和偶数个强国哪个更容易形成均势。顺便也是科普下古今中外国际关系的历史。
春秋时期国际形势图:
春秋时期,在中国大地上主要有这么四个大国,分别是秦国、晋国、齐国、楚国,其中晋国和楚国实力最强,一个是黄河霸主,一个是长江霸主,秦国和齐国国力次之。除此之外,春秋时期有些小国也诞生过霸主,按时间顺序分别是郑庄公、宋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也就是说,春秋时期,一直存在五大国均势的情况,晋楚第一档、秦齐第二档、郑、宋、吴、越则在不同时期充当制衡者。这也是春秋时期国际形势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挑战其他剩下四个强国。比如晋国不敢吞并秦国,是因为担心遭到楚国反对;齐国不敢吞并鲁国,是因为担心晋国的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