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依依:治病救人的医院,怎么就成了病人的死亡之门?评女主持人用药身亡事件


  前不久才发生了郑州120贻误导致大学生死亡事件,近期又有一位女主持人在医院治疗支原体肺.炎期间疑因用药导致死亡。

  医疗行业的事故频频发生,不禁让我想问,这究竟是怎么了?

  原本治病救人的医院,怎么就成了病人的死亡之门?

  该主持人名刘振亚,原为安徽导视频道主持人,因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结果5天后猝死。

  尸检报告显示,其系支原体肺.炎使用莫西沙星发生心律失常致心源性猝死。

  事发后,刘振亚的家属质疑医院存在过度诊疗、抢救不及时、医生私自收费的情况。

  从4月15日刘振亚入院进行输液治疗;到4月17日医生建议做一次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肺部感染,确定支原体感染(当晚,刘振亚通过微信向一名医生转账3500元,这笔钱疑似支气管镜检查等费用,但未开具发票和收据。)。

  再到4月19日医生更换药物,使用了一种莫西沙星的药物给刘振亚进行注射治疗,19日下午,刘振亚就出现胸闷、胃痛不适症状,但护士告知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未停止使用;4月20日,刘振亚出现两眼上翻、突发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经过两个多小时抢救无效身亡。

  据刘振亚的男友王先生称,“最先是两个实习护士推着呼吸机赶来,紧接着医生陆续赶过来。13分钟后,才给刘振亚上呼吸机插管、心肺按压等抢救措施。”

  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到,刘振亚其实早就表现出药物的不良反应,然而却被当作常见、普通的反应对待,并没有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及时停止使用莫西沙星并监测心脏情况

  应该说,这一错误是导致刘振亚死亡的根本原因,如果能够得到重视,她或许就不会死。

  其次,是急救时值班医生不在,或许导致病人错过了黄金急救期最终死亡。

  再到追根溯源,医生为什么选择换药,是因为之前用药效果不理想,还是因为别的原因?为什么做检查的费用要单独转账给医生,而不是医院?如果不做该项检查,不换药,是否就不能治愈肺.炎?

  这些问题,指向了医院是否存在过度治疗;医生是否和第三方检测机构(支原体基因检测的技术是该医院通过招标第三方公司来执行该项工作)存在不当的利益往来;医院的急救措施、值班人员安排是否不当;医护人员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处理是否缺乏专业性。

  新闻显示,按照合约,收取的检测费用应通过医院系统收取,但第三方公司工作人员私自收取了刘振亚3500元的费用,这是不恰当的行为。因此,医院对该病区作出全院通报批评,责令涉事医生苏医生作出检讨、扣发当月奖金。

  针对刘振亚出现抽搐后医院处理不当的质疑,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2病区护理部人员表示,当时刘振亚母亲很紧张,在忙乱中可能出现会出现记忆的偏差,已有相关工作人员在调查处理。

  由此看来,医院的回应实在是太轻飘飘了,一句“这是不恰当的行为”就把程序不合规给抹去了?就把背后是否有利益往来给忽略了?

  再一句“忙乱中可能出现会出现记忆的偏差”就把医院急救的责任给撇清了?感情全是家属质疑错了?

  对这种结果,我一个旁观者看了都生气,更何况是死者的家属,指望让医院自查自纠,承担责任恐怕是难啊。

  如今,我们会发现,在医院和病人之间,往往病人是处于弱势地位,去看病要“求”医生,“求”医院。

  医生做出什么诊断,开什么药,怎么治疗,也完全是医生说了算,病人自己是不能做主的(常言之缺乏专业知识)。

  进了医院,相当于就把命(和钱)交给医院了。

  可以说,医疗行业,完全是处于对病人垄断的地位。那么,在拥有如此大的话语权之下,医院和医护人员是否就能为病人好好服务了呢?

  似乎也不见得。(除非你钱掏得够多,身份地位影响力够大)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这只是他们养家糊口的一份工作而已,每天累死累活也不见得医院就会给他们多加钱,一旦出了什么医疗事故还往往是他们背锅(当然有些事也的确就是医护人员自身有问题),那他们何必要拼死拼活的呢?

  对于医院来说,只要能从病人身上捞到钱就行,能多收几个病人多赚钱,何乐而不为?分摊到医生身上,就是老百姓常常遇到的,排队半小时,看病3分钟的情况。

  即便住院了,也照样面临病人多、医护人员少的问题,如此,谁还会精心照看某个人?谁还能精心照看某个人?

  在老百姓的认知中,医护人员就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所以往往对他们期望很高,可放到现实中却常常会失望。(当然现实中肯定也有负责任的好医生)

▲《急诊科医生》剧照

  我们到医院看病,总会感觉医生很敷衍了事,草草询问几句,然后就是开各项检查,最后一圈下来医生自己的诊断没多少,全靠仪器和报告,完了还是开那几盒药就打发了。

  病治不治得好另说,反正检查费用花了不少。

  我想,以上并不是我一个人遇到的特殊情况,相信大多数老百姓都和我有同样的体会。

  而就女主持人用药身亡这件事,在我看来,同样逃不出目前医疗行业频频发生事故的一个根本原因——医疗产.业.化。

  家属所质疑的过度诊疗、抢救不及时、医生私自收费的问题,都是医疗产.业.化的不良反应。

  说白了就一个字——“钱”的事儿。

  病人住院的各项检查是不是赚钱的渠道?压缩医护人员数量多收病人是不是能开源节流?医生私下和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利益交换是不是能多赚钱?

  当然,目前家属也只是质疑,医院到底是不是存在这些问题还要等具体详细的调查结果。

  可是,有很多人对于这件事儿的评论却是:

  “这姑娘命不好。”

  “药物的不良反应无法避免。”

  “出事前:多开检查,过度医疗,黑心。出事后:为何不开?草菅人命,庸医。”

  “护士先到,值班医生后到,这个可以理解。值班医生水平不够,再连续叫二线三线,大佬们到的更晚,所以有时候能不能活也要看运气。”

  “反正错的都是临床大夫们,太难了”……

  似乎是宣判了只要这姑娘得了肺.炎来医院,打了莫西沙星就注定会去世,这事儿根本没法预防,急救能不能救回来全靠运气。

  什么时候,病人去医院看病,遇不遇得到好医生,看不看得好,活的不活的了全成命了?

  医院成了算命机关了?在人间,还是去阎王殿都得抽奖?

  对于这些动辄评判家属“医.闹”,评判病人“命不好”的人,我只想说,希望你们别出事儿!希望你们运气好!

  最后,我想说,鲜活生命的流逝,对家属是不能承受之痛,对医者也应是重大的警醒。

  医疗关乎生命健康,应如履薄冰。

  医院,本该是公益性、服务性为主,决不能为了钱而抛弃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文/白依依,本文原载于公众号“地火依燃”,授权红歌会网发布】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6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