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芯片, 不是5G, 中美关键竞争已转至第三战场”: 美智囊的预警
✪ Sophia Kalantzakos
✪谈行藏、述垚 (译)
【导读】2022年初,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最新的50种关键矿产目录,3月,拜登援引《国防安全法》,试图从国家层面推动锂、钴、镍、石墨、锰等五种蓄电池所需关键矿物的生产。除了此前处于风口浪尖的稀土,随着清洁能源转型而来的发电和储能技术,对锂、钴、镍等元素需求巨大,这些矿物的供应链保障,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本文认为,当今位居关键矿产清单之首的是稀土、锂和钴,因为它们对高科技设备的运行必不可少,地理分布高度集中,往往位于不稳定地区或争议地区,且需求不断增长。在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影响下,关键矿产的地缘政治凸显。通过分析三种矿物的地缘政治格局,作者发现,中国已在稀土和锂这两种关键矿产上占据主动位置,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不同的经济选项,以获取在其他矿产上的联盟或互惠关系。相反,西方国家则难以提出有效的资源战略,互相之间也缺乏有效协调。由此,作者基于西方立场,呼吁西方国家克服市场和技术万能思维,借鉴中国战略经验,尽早做出系统性应对。
事实上,美、澳、日、欧盟等近期纷纷以国家层面的政策手段和联盟关系促进自身的关键矿产安全战略。这表明,未来在关键矿产上的争夺将异常激烈,我国需保持高度关注,并做好有效预备。
本文原载The International Spectator,转自“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思考。
地缘政治调整时代的
关键矿产竞赛
当第四次工业革命启动,全球经济减碳发展以应对气候危机,一场确保不间断获取关键矿产(Critical Mineral Resources)——也就是那些在高科技产业、可再生能源和国防应用方面至关重要的矿产——的新竞赛随之开启。鉴于全球都对这类原料有所依赖,资源稀缺的可能越来越成为国家和行业的担忧。虽然还没有一种矿产真正面临库存枯竭的问题,但由于禁运、军事冲突、贸易战以及最近的新冠疫情等原因,供应中断变得越来越频繁。此外,地缘竞争也越来越跟关键矿产的获取纠缠在一起,因为它们是下一次全球经济转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地理分布上高度集中,又非常脆弱易破坏。
这些潜在风险促使主要工业国家编制关键矿产清单:美国和日本2008年完成,欧盟则在2011年。关键矿产的选择基于对“关键”的定义,主要侧重于供应链的脆弱程度和矿产在其用途的功能、产量上的重要性,一旦缺乏,对经济和安全带来的影响越大就越重要。虽然对“关键”的定义依然存在激烈争论,但一个普遍共识是,供应链安全相关问题是一个关键点。这些辩论还引发了复杂的关键矿产议程,不仅涉及产业关切,还反映了在不断变化的全球权力环境中的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