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反复强调不称霸, 美国为何还不断打压? 一位台教授的深思

2022-10-19 1614 0
作者: 瞿宛文 来源: 文化纵横公众号

瞿宛文 | 中国台湾“中研院”

  【导读】近年来,美军从阿富汗仓皇撤退、欧洲重燃战火以及美国国内愈演愈烈的政治社会撕裂,诸多信号显示着美国霸权正在相对衰落的事实。然而,我们应该如何客观地评估衰落的程度与走向?如果霸权注定会终结,那新生的世界秩序会是什么样子?这些无疑是当今世界的焦点问题。

  在本文中,瞿宛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家阿瑞基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周期理论,为我们思考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个具有历史纵深的参照系。文章指出,自中世纪晚期以来,欧洲的资本与国家权力相结合,催生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周期的更迭,往往与霸权的转移联系在一起,每个体系周期进入后半段金融扩张和秩序混乱之际,便会出现新的霸权,来领导世界建立新体系秩序。在这个意义上,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金融扩张和新世纪以来的霸权衰落,并不新鲜。

  但是,历史上,各个霸权都集中了经济金融力量与军事力量;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物质生产中心虽已从美国转移至东亚,但如今看似最有可能挑战美国霸权的中国,在军事和金融方面的力量仍落后于霸权国。尽管如此,美国在一些方面力量弱化的趋势,还是加强了其以剩余的霸权力量和单边主义行动维护霸权地位的决心。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近年来美国在贸易、科技、地缘政治等方面对中国的一系列霸凌和打压。然而,作者提醒我们,如今美国眼里的挑战者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轨迹,中国并不必然会走向称霸。这意味着,历史上霸权在西方内部不断转移的“规律”,不能用于预测和解释中国崛起后世界秩序的未来。

  本文原载《文化纵横》2022年10月刊(第5期),原题为《霸权还会转移吗?——重读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诸君参考。

霸权还会转移吗?

——重读阿瑞基《漫长的20世纪》

  近年来,世界秩序发生巨大的变化:美国霸权领导力下降,中国的力量兴起。西方舆论界对于中国兴起所采用的论述多是“大国博弈”“大国竞争”“文明冲突”“修昔底德陷阱”等。这些说法一是假设中国也跟西方大国一样,在国际上要参与权力与利益的竞争,争夺霸权;二是假设世界必须由霸权国主导,只是如今要看新旧霸权如何交接,以及霸权能否和平转移。在这主导性说法下,未来世界秩序近乎中美擂台对决,博弈似乎仅仅依据权力与利益的计算,甚至加上意气之争。

  在现在通行的大国博弈说法影响下,我们似乎只能接受霸权存在的必然性。然而,为何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一定会有“定于一”的霸权制度?霸权一定会有所更替吗?机制为何?是什么样的因素与机制在决定这过程与结果?这又与资本主义体制有什么关联?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应能有助于我们脱离简化的、具有误导性的大国博弈的思考框架。

查看余下92%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