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是自杀吗?

2023-02-04 10231 14
作者: 张子渊 来源: 传媒特训营

张子渊:做了5年自杀报道后再看胡某宇案,作为记者我很惭愧……

  做有关自杀案件的报道,从很早就开始过,比如十几年前的热线突发报道,但那个时候都是仅仅针对事件本身,而从来没有挖掘过自杀事件背后的问题。

  2018年5月底,当时在法制晚报工作的我接到了一个热线电话,一个自杀青年的父亲打电话给我们希望媒体报道他儿子和别人一起相约自杀的事情,从那开始,我才较为深刻的去报道自杀事件,去理解自杀事件。

  当时连续做了两篇报道,分别是《三小伙QQ群相约自杀后离世》《儿子自杀后父亲进约死群 劝生十余年轻人》。

  这两篇报道,当时也引起了一些反响,一方面是其他诸多媒体都追踪报道此事,而且还有导演和作家想把我报道的这件事改变成电影剧本和小说。另一方面,互联网大厂对社交和搜索引擎中引诱自杀的问题做了整改,让“约死群”基本绝迹。

  通过这两篇报道,后来我结识了现中国经营报记者郑丹,当时的郑丹还是江西师大上大二的一名学生,她和几个同学正在做一项关于青少年自杀问题的调研,做这个调研的缘起是郑丹采写了一篇特稿《“梦时代”跳楼少年之死》,该篇报道描写了南昌梦时代广场上跳楼自杀的少年的故事。

  而后,在调研中,郑丹走访了多个媒体报道过的自杀案例的当事人亲属,完成了她的那份调研报告,名为:失控的想象。

  通过这些报道,以及和郑丹的交流,我们开始探讨青少年自杀的本源问题,我自己开始对心理问题产生了兴趣,随后报名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心理学专业学位学习。后来我的报道选题也向心理危机和心理健康方面倾斜,采访过几名抑郁症患者、心理咨询师或医生以及抗抑郁症的有关组织。

  在一次采访过程中,我认识了“渡过”的张进老师。他曾是财新的副总编辑,也曾是一名抑郁症患者,他离开新闻行业后开始做青少年抑郁互助平台“渡过”,帮助了不少抑郁症患者,对于抑郁症和心理危机的问题,我跟张进老师也有过几次交流。

  这些背景加在一起,当我再回头看自己当年做“约死群”的报道时,觉得自己还是非常浅薄。这两年媒体也关注了一些自杀类事件,比如成都四十九中学生自杀事件以及此次的胡某宇事件,在关注的过程中,也引发了媒体对于自杀事件报道的讨论。

  恰好,2021年前后,我从北京回龙观医院得到了一份《预防自杀:供媒体工作者参考》的文件,该《参考》原著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预防自杀协会,这份《参考》中的内容对于媒体报道自杀事件有了较为明确的指引,其中很多内容都值得媒体同行借鉴和参考。

查看余下8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4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