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杜鹃花开”,又土又殖
最近有很多人给那篇上了中学生语文考试阅读理解的《杜鹃花开》洗地,说那是一篇“反战”文......
实际上《杜鹃花落》之所以是一篇烂小说,主要因为它“又土又殖”。
水平太差了,反战文不是这么写的。
如果是一个日本人,写一篇《樱花凋落》,悲悲戚戚感慨帝国大学的高材生莫名其妙被他老子一炮轰死了,还挺有黑色幽默的。
但是一个中国人来写,那就不伦不类了。
我从未见过侵略战争的受害者后人站在侵略者的角度替对方“反战”的……鬼子反战不反战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什么要替他反战?他们整个民族反过战吗?
岗田大佐以及日军的形象是“愤怒”、“勇猛”的,最后是悔恨和绝望也是“充满人性”的,问题来了,我们某些狗屁作家为什么总是要致力于在小说中挖掘侵略者、法西斯的“人性”?
中华大地千千万万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反抗压迫的革命者、战士们的“人性”,你们好好挖掘了没有?
“文学中老年”们实在没活儿整,可以咬个打火机,没必要无病呻吟搞这些酸臭了几十年的套路,你以为在结尾搞个日本大佐炸死自己儿子的桥段,就很高明吗?
什么“鲜血像杜鹃花凋落”,就很美吗?
简直是陈词滥调俗不可耐,十几年前《故事会》、《今古传奇》上的地摊文学都比这个有“文学性”。
查了一下,这个文章是文星中学校长李佳前写的,发表在个叫做“教师家园”的自媒体上,汤阴县文星中学是私立学校,校长就是老板。然后这篇文章被某个语文老师节选出来放在九年级语文试卷上做“阅读理解”。我猜测,很多傻逼中小学老师很懒,出试卷就是糊弄,网上当题目,有时候某些人讨好领导,就会选领导发表过的作品进入“试题库”,这下弄了个大新闻。
这傻X小说水平也太差了,你说他美化日军吧,估计他可能本意不是这样,你说他反讽吧,他完全站在日军的视角,写出了“帝国之花凋落”的情感……你说他搞白左“反战”那一套吧,偏偏又把日军写得充满愤怒、勇猛无比,用的都是美好的形容词,对八路军却是贬低的态度,而且还用了侮辱性词汇,再低级的“文学作品”,也不是这么创作的吧?如果这位李先生是个日本人,他可以这么写,但他是个中国人,用日本侵略者视角来“反战”,有点离谱吧?
更离谱的是,某些教师挑选语文试卷考题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这道题的恶劣影响,甚至节选的段落、出的问题,比这篇文章本身还恶劣……据说这道题让考试的孩子们都震惊了。
作为考卷,面对的是三观还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这种文章很容易把年轻人往错误方向去引导,且不说美化侵略者了,哪怕是和稀泥,敌我矛盾不讲清楚,侵略和反侵略不讲清楚,一味不分好歹“反战”,把战争双方都描绘成“可怜人”,对孩子来说,都是极具误导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