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解构与建构美版五四运动

2024-05-07 1105 1
作者: 陈俊杰 来源: 红歌会网

  2024年美国多地大学校园爆发示威,要求美国停止军事援助以色列。这种反战运动被称为“美版五四运动”,其背后是巴以战争与俄乌战争的危机外溢,反映了全维战争激烈化表现。这一切源于明朝中后期西方科学科举科考“毒教材”文化殖民体系与犹太共济会金融资本对中国教育界的操控,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建立“反犹反殖反种族主义”国际统一战线的前景越来越清晰。


  最近有外网显示,陈独秀的《新青年》在美国各高校疯传!网传图片显示,在“疯传”的两版本《新青年》上,还印有哥伦比亚大学觉醒与巴黎政治学院之春的字样,但若细看则更像是PS上去的。美国这波青年学生的确有可能酝酿成一场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第一,从本质上讲,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北洋当局的腐朽与腐朽,那时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期,以学生为主体的反帝国主义、反封建运动由此发酵,美国当时的示威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美国留学生们显然是为了表示他们对巴勒斯坦、以色列的残暴表示支持,但他们为什么要把这与“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扯上关系呢?因为中美两国在历史上就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不能套用中国人通常认为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概念解释美国留学生面临的问题。美国学员眼中的“帝国主义”其实就是美国政府拒绝面对本国民众对巴勒斯坦、对以色列的残暴行为的普遍意见,坚持袒护、偏向以色列,尤其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示威活动中有不少人呼吁学校撤出巴以战争中获益的企业与暂停与以色列高校的合作关系。封建制度则代表着“政治正确”,美国总统拜登在这一轮示威活动中曾用“反犹”的名义抨击过,因此,美国的学生们发起的示威活动,也包括了“实事求是”、“解放”与“政治正确”等口号,这些口号都是针对封建制度的。第二, 五四运动是中国无产阶级走向了政治舞台,开启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之路,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美国大学的示威游行更是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理念传递到了整个世界。在拜登政府的强力压制下,美国民众依然没有停止示威,只要意识形态上有了进展,外界的反对力量就无法压制住他们反抗帝国主义、封建统治的意志。这次席卷全美乃至整个欧洲的示威游行充分说明了美国并没有被严格的“思想封锁”笼罩,这片土地还没有被开发出来,但总有一天会像野火一样蔓延开来,随着美国内部矛盾的加剧,这个国家正在走向衰败,这些都是能随时燃烧起来的柴火。美国爆发了一次与五四运动类似的大型游行,但还不能算是美版五四运动,截止目前还只是一个雏形,至少在眼下还不可能达到与中国五四运动那么激进的程度,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考察。美国也发生了无数次的示威活动,但大部分不会对美国造成太大的冲击,有些甚至成了驴象两党之间的战争武器,比如“黑命贵”,所以在意识形态还处于初期时就把美国的示威活动看得太重其实是不合适的。现在的美国青年正在像一百年前的中国青年那样觉醒了,两者都体现了青年一代的政治热情,但二者在政治意义、文化背景与影响力度上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关于美国大学生的抗议动机,美国大学校园被视为言论自由与思想交流的熔炉。这场抗议活动反映了美国青年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他们对国际政治的看法,他们试图通过集会、演讲与社交媒体发声影响革命的政策。这种自下而上的政治参与方式,是美国民主社会中常见的行动模式。但这些抗议活动往往更多表现为一种情绪宣泄与政治立场的展示,远远没形成真正意义上能改变政策的力量。五四运动的爆发始于一群富有爱国激情的青年学生中国在亡国灭种的为难之际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的街头的运动,推动了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并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历史背景与社会影响逗比美国大学的抗议活动深远与持久。探讨当代中西青年的政治观念与行动策略则不难看到双方的文化差异,西方青年倾向于通过示威游行等直接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中国青年则更多地通过学习与努力工作寻求社会变革。

查看余下8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