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属性的利害关系
经济乃上层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也是社会的基础部分。
经济乃上层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也是社会的基础部分。经济具有政治、体制、阶级、文化、民族等属性,近代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两大属性。
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形式的经济表现,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奴隶社会的奴隶制经济,将奴隶私有化、工具化、商品化。封建制经济主要是官僚地主霸占土地和生产资料,依旧是私有制经济。农业大国以自然经济、小农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受条件局限。
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资产阶级统治附庸帝国主义,经济上依赖外援,拿国家利益作抵押交换。民族资本底子薄,跨国公司倾轧本土企业,战乱频繁反噬经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民国经济体制处于过渡与重建中,封建成分、资本主义元素、三民主义色调兼而有之,权贵家族、官僚买办、军阀、地主、资本家形成利益集团,阶级固化,等级森严。
显而易见,民国政治经济嫁接的是旧制度,并非科学体制,而是独裁专制,脱胎于晚清政治经济母体,只不过爱新觉罗王朝变异成蒋家王朝,封建残渣余孽改头换面,成为国民党极右势力,权贵、军阀、买办、地主、资本家的反动本性依然故我,极尽快活逍遥。政治经济私有制剔除人民属性,就没有文明先进可言。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代表文明社会,具有优越性、公平性、科学性、先进性、人民性,人民收获政治权益,分享经济硕果。
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改性改制,由个体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过渡,让私有制性质变成公有制性质,姓社会主义,不姓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形式之一是公有制经济,划分为国营经济与集体经济,前者是全民所有制的国企、央企、地方国营企业,后者是集体所有制单位。因为国家属于人民政权,国有即人民共有,国家代表人民经营,经济利益属于人民。改开将国营企业改称国有企业,解释权在官方的官样文章,理由堂而皇之,虽然一字之差,实质已经变味,本来的体制发生变异,政治经济所有权随即隶属窃国者诸侯。
其次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主题、内核、概念、特征无不围绕计划,无不突出计划,大到国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管理、经济调控、经济运作、经济资源配置、经济利益分成等环节统筹兼顾,保证科学文明性平衡性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小到单位、家庭的经济设想、经济预期、经济目标都要先做好计划,有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然后进行经济活动。在特定的历史阶段,根据国情和政治因素全盘考虑,搞公有制计划经济有利于国家、民族、人民利益,有利于大自然利益。其实古今中外一直存在计划经济,原始公社经济、奴隶制经济、封建制经济、战时经济、灾区经济皆有计划性,美西方经济亦有计划成分,只不过含量差别。中国民间优良传统是有计划地安排生活,有计划地度过人生,侧重点在计划二字。计划经济循序渐进发展平稳,最大限度的保护资源环境,节约成本生产,多快好省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