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情报系统到底有多“厉害”?
欧洲自主的口号还没喊多久,就发现自己又被美国拿捏了——对于情报共享,暂停还是恢复,特朗普的表态仿佛“翻烧饼”。
3月5日,美国宣布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和部分军事情报共享,前线乌军立即陷入“眼瞎耳聋”的状态。欧洲各国也算是体会了一把当初俄国被踢出SWIFT的感觉。
虽然特朗普很快变脸称已经解除了对乌克兰暂停情报共享的决定,但惊魂未定的欧洲各国这才大梦初醒:作为美国和欧洲联盟基础的欧美情报共享机制,不过是美国拿捏欧洲的称手工具。
美国停止与乌克兰的情报共享后,德国、丹麦和加拿大等国担心,将来自己购买的美制F-35战斗机投入使用,美方可能也会通过切断后勤系统和维护支持,远程瘫痪其空中力量
欧洲情报体系和美国的关系
俄乌冲突中,美国共享给乌克兰的情报,展示了其技术的强大,也在后勤、战场感知、通信拦截、实时监控等领域增加了乌克兰的不对称优势。尤其是在信息化战争和军民融合的今天,至少从纸面数据来看,以往单纯对武器装备的物理性认识已无法推测战况了,信息化和军民边界的弱化大大增强了弱小国家的战场表现。
作为当前全球情报领域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情报体系发迹于二战,强大于冷战。利用冷战时期西方共同对抗苏联的机会,美国情报体系实现了对整个西方世界不同程度的控制。可以说,凯撒、拿破仑和希特勒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情,美国人做到了,一个共同的敌人让美国迅速实现对欧洲的“深度占领”。
(一)美国和五眼联盟早期历史
二战结束后,英美和另外三个英联邦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情报机构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对抗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世界。
1946年,这些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了《英美协议》(UK-USA Agreement),形成了“五眼联盟”。早期五个国家分别展开了监听划分,美国国家安全局负责中南美洲、乌拉尔山以东的苏联东部、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英国政府通信总部负责非洲、乌拉尔山以西的苏联以及欧洲其他地区;新西兰政府通信安全局(GCSB)负责西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国防信号局(DSD)负责东南亚以及中国南部地区;加拿大通信安全局(CSE)负责苏联北部、高纬度地区和极地地区。
(二)美国的情报体系分级
一是“五眼联盟”属于第一层级国家(Tier A)或“第二成员国”。他们使用通用的程序,比如目标识别系统、设备、方法、代号生成等,此外还共享原始数据和分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