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华:自然环境需要保护,社会环境也同样需要保护
34集的国内首部环保司法题材电视剧《江河之上》,自今年3月11日在央视一套播出后,收视率居高不下,好评不断,昨晚播出了最后两集,圆满收官。该剧聚焦长江流域环境保护司法实践的精彩案例,主要讲述了环境资源法官罗远、法庭顾问夏未冬等一批锐意有为的司法工作者在一连串环保案件中扫黑除恶明法、打击污染犯罪、维护环境生态、探索司法改革、捍卫公众权益的故事。在最后一集,用剧中人的话点出了该剧所倡导的理念,这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看了这部电视剧后我感触颇深。我觉得,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影视剧对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一次最好的诠释。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对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始终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在一段很长的时期内,认为“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暂时舍弃环境保护”的观点一直占据了主导位置。直到后来,国内大气、水源、土地等受到极大的污染,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人民群众严重不满、反映强烈时,才逐步引起各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看了电视剧《江河之上》,我联想到一个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自然环境需要保护,社会环境也同样需要保护,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社会环境比保护自然环境更加重要。
所谓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意识形态和道德风尚等。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社会环境的污染,其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这些年来,国内一些人对保护社会环境存在着两种错误的认识:一是认为公平与效益是矛盾的,要想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暂时舍弃公平;二是认为经济发展是“硬指标”,精神文明建设是“软指标”,因而只重视抓经济建设,却严重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
由于以上两种错误认识的存在,导致社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在许多单位,人与人之间不再是社会主义的平等关系,而是雇主与雇工、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社会明显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阶层的上下分化,“精英”阶层与“草根”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泛滥,各种刑事犯罪发案率居高不下。
由于社会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使许多人产生了这样的疑惑:这还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社会主义吗?这样的社会还能走向共产主义吗?
我认为,目前对于我国来说,改善社会环境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紧迫的重大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十分重要的“一号工程”。如果说,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们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那么,深刻认识“共同富裕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公平正义就是社会主义”,必将会成为我们思想认识上一次更大的飞跃。
【文/阿华,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